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
尝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
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
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
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作者介绍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是宋代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夕是何夕,此地过中秋。
曾在心亭上唤客,回忆去年的游玩。
千里江山如画,万户笙歌不夜,扶路观赏船头。
玉界拥有银阙,珠帘上卷起琼钩。
乘风而去,突然吹来,从岭边的州城。
去年的明月依然明亮,还照亮了我登楼。
楼下水清澈平静,楼外参横斗转,我苦思冥冥。
我此时兴致高昂,愿在此地停留。

诗意:
这首诗以桂林的中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丽景色和往事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忆起去年在心亭上欢迎客人和游玩的情景,描述了美丽的江山和夜晚的笙歌声,以及观赏船头的景象。诗人借用玉界、银阙、珠帘等词语来描绘桂林的壮丽景色。他感叹岁月的流转,但去年的明月依然明亮,仍然照亮着他登楼的场景。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此地停留的愿望。

赏析: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以桂林的中秋景色为背景,通过诗人的回忆和感慨,展现了对美丽自然景色和往事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以形容桂林的壮丽景色和夜晚的繁华场景,给人以美好的想象。诗人用玉界、银阙、珠帘等词语,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宏伟和壮丽,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意境。诗人通过对去年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感慨,但也带有对美好时光的坚持和留恋之情。整首诗流畅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通过对桂林中秋景色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自然世界,同时也引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美好回忆的思考。

  • 《柴门晚步》

    柴门一延竚,暮色集四山。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峰高看月上,巢昏迟乌还。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羇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

  • 《丁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 《陈用之学士挽词》

    牢落公车待诏时,白头掌故更栖栖。一生勤苦成何事。只得铭旌数尺题。

  • 《句》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 《西江月》

    赋西江月词。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寒。洞中驼褐已嫌单。洞口犹须挥扇。夕照千峰互见,晴空万象都还。羡他渔艇系澄湾。欹枕玻璃一片。

  • 《岁夜咏怀,兼寄思黯》

    遍数故交亲,何人得六旬。今年已入手,馀事岂关身。老自无多兴,春应不拣人。陶窗与弘阁,风景一时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