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月当午,轩户踏层冰。
楼高百尺,缥缈天阙敞云扃。
万里风摇玉树,吹我衣裾零乱、寒入骨毛轻。
径欲乘之去,高兴送青冥。
神仙说,功名事,两难成。
苇汀筠岫深处、端可寄余龄。
身外营营姑置,对景掀髯一笑,引手接飞萤。
且尽杯中物,日出事还生。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水调歌头(横山阁对月)》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清夜中观赏月亮,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功名的无奈。
诗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月光照在轩户上,地面上结着一层冰。楼高百尺,看起来像是通往天空的阶梯。远处的山川被风吹动,如同玉树摇曳。寒风吹乱了诗人的衣裳,寒意透入骨髓,使他感到轻飘飘的。
诗人想要乘着这样的风去远方,欣然送别这个世界。但是他知道,神仙所说的功名事业,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余年寄托在草木茂盛、山川深处的所在。
诗人将自己的身外之事抛之脑后,对着美景掀起胡须一笑,伸手接住飞舞的萤火虫。他决定尽情享受杯中的美酒,明天的事情还会继续。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他希望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寄情于大自然的美景,放下人世间的烦恼,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