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
渊明漫爱重九,匈次正崔嵬。
酒亦关人何事,正自能不尔,谁遣白衣来。
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
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莱。
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
归路有明月,人影共徘徊。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
渊明漫爱重九,匈次正崔嵬。
酒亦关人何事,正自能不尔,谁遣白衣来。
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
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莱。
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
归路有明月,人影共徘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弃疾在某个九月的一次游玩的情景。诗中提到了黄菊盛开的景象,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辛弃疾感叹时间的流逝,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享受到这样的美景。诗中还提到了渊明(指东晋文学家陆机)喜爱重九(重阳节)的习俗,以及匈次(指古代的匈奴)和崔嵬(指山名)等地名,增添了诗情的广阔和深邃。
诗人畅饮之余,感慨人生短暂,不知何事能使自己不再如此,谁能派遣一位白衣人前来解忧。他醉饮着西风,随处扇去尘埃,意味着他想通过酒来忘却尘世的烦恼。他为了公共的事业愿意饮酒,一天要喝三百杯。他站在高山上东望,云气中仿佛看到了仙境蓬莱的景象。
诗的最后,他提到了翳凤骖鸾公(指辛弃疾自称),表示自己抱病登台,已经落得了倒冠的境地。但他依然怀揣着梦想,回家的路上有明亮的月光,自己的人影和明月一起徘徊。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写作风格,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融入了饮酒、山水和倒冠等意象,表达了他对自由、快乐和高尚品质的向往。
辛弃疾以流畅的词句和鲜明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黄菊、西风、云气等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呼应,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此外,诗中的渊明、匈次等地名和典故的引用,展示了辛弃疾对古代文化的熟悉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整首诗词既有古典意境的浪漫情怀,又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感慨与追求。诗词中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以及优美的词句,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具有辛弃疾诗词的特色。
细藓柔莎琐旧堆,昔年曾见异僧回。如何天上飞灵雨,不为人间洗劫灰。江接潮头诸脉应,地连岗势一支来。只今不假虚无事,别是春风歌舞台。
青山不世情,终日独我顾。修竹岁寒姿,不受纤尘污。开窗寄数椽,良以二者故。出门欲求益,擿埴未识路。屠酤难与语,余子安足数。岂无王侯家,摇尾觊一遇。自分疏懒性,初非俳优具。由来势利交,朝且不保暮。何如翳环堵,静对古人语。从渠不我与,聊复吟梁甫。
八八光阴又四春,同柈殊少去年人。不妨诸子频修供,莫厌击鲜休说贫。
望朝暾将出东方,便抚马安驱,揽辔高翔。交鼓吹竽,鸣箎絙瑟,会舞霓裳,布瑶席兮聊斟桂浆,听锵锵兮丹凤鸣阳。直上空桑,持矢操弧,仰射天狼。
一掬乡心,付杳杳、露莎烟苇。来相伴、凄然客影,谢他穷鬼。新绿旧红春又老,少玄老白人生几。况无情、世故荡摩中,凋英伟。词场笔,行群蚁。战场胄,藏群虮。问何如清昼,倚藤凭棐。流水青山屋上下,束书壶酒船头尾。任垂涎、斗大印黄金,狂周顗。
燕山八月秋草黄,秋高马肥弓力强。藩王朝辞诈马宴,羽猎不敢齐长杨。西风猎猎边城戍,山队旌旗打围去。英姿飒爽思奋扬,面如玉盘身玉树。金羁朱缨玉腕骝,紫貂兜鍪银鼠裘。燕姬如花向前骑,从官错列秋云浮。猛士先驱仗金钺,胡笳一声鼓齐咽。骢驹并载双歇骄,海青翻臂思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