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
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
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
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
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
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
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
想见落诗笔,字字漱龙兰。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水调歌头(千叶红梅送史君)》是宋代作家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赏梅的情景,并以此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诗人才华的赞美。
诗中的“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表达了诗人在春日花开之时去赏梅,偶然间得到了美丽景象的感受。接下来的“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则用形容南方的梅花淡雅香气浓郁来对比北方的梅花,使得北方梅花显得更加俗气。而“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则以帝王与药物换骨的典故来形容南方梅花的妖娆之美以及其品性高贵。
诗中还描写了赏梅时的细节,如“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形象地表达了梅花绽放时花瓣如罗袂一样层层叠叠,又能耐得住寒冷的春天。接下来的“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则以凝香之地来比喻梅花的美景,将其与古代的仙境相联系,突显出梅花的灵性。
最后的几句诗中,“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表达了对于赏梅的情趣以及诗人对美景的品味。而“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则以芙蓉花和东风桃杏来比喻本身的才华出众,并自嘲自己因醉酒而看了自家的作品,显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
整首诗词以描绘赏梅的景象为主线,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比喻,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幽默。通过这些描写,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才华的赞美。
主人凤皇池,二客天禄阁。共来东轩饮,高论杂谈谑。南笼养白鹇,北笼养孔雀。素质水纹纤,翠毛金缕薄。大夸凫柄鼎,不比龙头杓。玉印传条侯,字辩亚兴恶。钿剑刻辟邪,符宝殊制作。末观赫连刀,龙雀铸鐶锷。每出一物玩,必劝众宾酌。又令三云髻,行酒何绰约。固非世俗驩,自得
气用乾阳壮,云兴初望神。渎流连夜剪,泽草万花新。暮夜翻疑晓,冬郊总是春。皇皇天一色,穆穆迳无人。
国赋推能吏,今朝发贡湖。伫瞻双阙凤,思见柏台乌。树向秦关远,江分楚驿孤。荣君有兄弟,相继骋长途。
卖剑还山学老农,不堪衰与病交攻。将军闭户方锄菜,处士携家欲赁舂。残齿强留终臲卼,病腰扶拜苦龙锺。壮游谁信梁州日,大雪登城望夕烽?
一忝乡书荐,长安未得回。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台。燕掠平芜去,人冲细雨来。东风生故里,又过几花开。
此生交颈梦难成,愧煞人间伉俪情。唤作鸳鸯单不得,时时顾影怕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