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
火流石铄如钅敖,尤更炽于秋。
竟日襟常沾汗,中夕_无停手,几至欲焦头。
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
赖苍灵,怜赤子,起龙湫。
刹那顷耳,天瓢倾下足西畴。
荡涤两间炎酷,苏醒一番柘槁,民瘼庶其瘳。
清入诗脾里,一笑解吾忧。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调歌头(暑中得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年渝州炎热,犹如岭南一般。火炎石热得像钢铁一样,尤其在秋天更加炽烈。整天衣襟常沾湿汗,从中午到深夜都没有停下手,几乎要把头发烧焦。难道世上没有凉爽的地方吗?老人们就像被困在这座山中一样。多亏了苍灵的眷顾,怜悯像赤子一样,给我们带来了雨水。转眼间,天空倾盆大雨,足够滋润西畴的土地。洗涤了两间酷热之地,苏醒了一番干枯的景象,人们的疾苦也得到了疗愈。清凉进入了我的诗歌心灵,一笑之间解除了我的忧愁。
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暑中得雨)》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炎热夏天的痛苦和对雨水降临的欣喜之情。诗中描绘了渝州酷热的天气,犹如岭南一般,火炎石热得像钢铁一样,尤其在秋天更加炽烈。作者形容自己整天衣襟湿透,辛苦劳作,几乎要把头发烧焦。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凉爽之地的向往,认为世界上应该存在一些避暑胜地。同时,诗中表达了对老人们困于炎热之地的同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雨水降临的庆幸和感激之情。诗人借用了天倾盆大雨的形象来描绘雨水的丰沛,它洗涤了酷热之地,使干枯的景象苏醒,人们的疾苦也得到了疗愈。这种雨水的降临被诗人看作是苍灵的眷顾,怜悯之情如同对赤子一样,给人们带来了救赎和希望。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解脱,雨水的清凉进入了他的诗歌心灵,一笑之间解除了忧愁。
这首诗词通过对炎热夏天和雨水降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比炎热与凉爽、干枯与苏醒的景象,诗人表达了他对人们困境的同情和对救赎的渴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中希望与解脱的美好向往。
连旬梅雨暗人家,甚阻支筇一径斜。待得晴明荫新绿,追凉风帽侧乌纱。
鹿群上遥岑,云影抵苍壁。无客来敲门,倚松读周易。
抱膝长吟更短歌,百年身世易蹉跎。事逢如意从来少,诗不惊人空自多。暖日烘时花著子,东风吹后草成莎。看渠天道无私覆,寒谷阳春有脚么。
少狂蕴奇志,探索删画前。安能一措辞,何止三绝编。俚音和薰风,短梦游钧天。竟无鱼水分,姑了萤雪缘。北扉失脚堕,南窗抱膝眠。宁为英雄笑,不受儿女怜。徐侯金闺彦,岁晚铁砚穿。掊击群疑亡,发药沉疴痊。鲸浪怒喷薄,蚁封妙回旋。精博昔骑省,奇逸今师川。望古多慷慨,感时
处处梨花发,看看燕子归。园思前法部,泪湿旧宫妃。月白秋千地,风吹蛱蝶衣。强倾寒食酒,渐老觉欢微。
欹枕卧明月,西风拂帐尘。病因贫作崇,閒与懒为邻。意少吟难足,愁多梦不真。数声窗外竹,恼杀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