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
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
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蛇豕敢当哉。
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
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
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
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新进喜多才。
老子可归矣,击坏乐春台。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
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
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蛇豕敢当哉。
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
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
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
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新进喜多才。
老子可归矣,击坏乐春台。

中文译文:
城墙坚固如西塞,形势古老如州城。
九重庙宇计算距离遥远,边隙不肯轻易打开。
整顿金城千仞高,遮护风寒的地方有几处,蛇豕敢与之抗衡。
令人忧愁的是,我依然倚着长剑,扫尽不尽的烟尘。
骑兵连营,桥梁列成栅栏,木制的阵势排列整齐。
老酋(敌方首领)视我如鱼于釜中,有谁能挡住我阻止往淮河方向前进。
横放长矛冲破敌围四处,北方的军府多么坚固,新的战功喜人。
老子(指自己)可归来了,打破乐春台(敌方据点)。

诗意及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战争胜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军队的自豪和对敌人的轻视。诗中通过形容城墙的坚固、庙宇的遥远、金城的高大等手法,强调了自己军队的强大和优势。其中提到的蛇豕敢当、横槊冲围等形象描绘,展示了军队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作者以自己倚剑、扫尘的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尽忧愁和疲惫。最后,作者表示自己已经可以归来,击溃了敌方的据点,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自信。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战争胜利的赞美和对自己军队的自豪,同时也凸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疲惫。这是一首充满战争气息和豪情壮志的诗词,展示了宋代时期的军事风貌。

  • 《偈颂九十三首》

    据此丈室,无可不可。要行即行,要坐便坐。漆桶相挨,一时打破。三脚虾蟆透九垓,笑倒嵩山破灶堕。

  • 《得张正字诗》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 《赋得生刍一束》

    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向风倾弱叶,裛露示纤茎。蒨练宜春景,芊绵对雨情。每惭蘋藻用,多谢vK兰荣。孺子才虽远,公孙策未行。谘询如不弃,终冀及微生。

  • 《令节即事简晞仲德施》

    寒食清明节令佳,禁烟遗俗渺天涯。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犹烦翠幕遮。长短骤看森雨笋,高低难觅旋风花。小斋寂寂谁为伴,水底初闻两部蛙。

  • 《得月亭》

    月照乾坤岂得私,只缘近水倍光辉。况逢秋杪气犹爽,一笑从容尽醉归。

  •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梅不嫌疏杏要繁,主人何忍折令残。也知雨意将无恶,为勒芳菲故故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