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对朝爽,吾亦爱吾庐。
君亭有笏堪柱,人道富于余。
尚恐轩裳念在,前日朱门故态,消释未全除。
反覆看如此,侬岂据渐渠。
最同是,烟减灶,斧生鱼。
年年客里相值,佳兴负当初。
纵使轩亭无恙,亦取山灵抵掌,猿鹤怨移书。
尊酒酹江月,何日赋归欤。
《水调歌头 幽居》是元代姚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开启窗扉迎朝阳,我也喜爱我的小屋。
君子亭台上有笏作柱,人们说我富有余裕。
仍担心富贵使人忧虑,前几天红门旧态尚未消散。
不断地重复观看如此景象,你难道不会逐渐放下痴迷吗?
最相似的是,烟消火灶,斧头生鱼。
年复一年,作客他乡相互拜访,美好的兴致始终负有当初的心情。
即使亭台没有受损,也请带上山灵与我碰杯,猿猴和鹤鸟因书信迁怒。
举杯酹江月,何日才能归去呢?
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 幽居》描绘了诗人姚燧的幽居生活和他对富贵的思考。诗人开启窗户迎接朝阳,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自己的小屋也是如此可爱,与富贵不相上下。诗中提到的君子亭台上有笏作柱,指的是高贵的人们在亭台上行走,暗示着诗人周围的环境富有余裕。
然而,诗人仍然担心富贵会带来烦恼,他觉得之前的红门旧态仍未完全散去,这里可以理解为虚荣心和功名利禄的困扰。他希望能够逐渐放下这种追求,不再受其困扰。诗中以“烟消火灶,斧头生鱼”来表达富贵的虚幻和世俗的繁琐,强调物质富裕并不一定带来内心的满足。
诗人回顾年复一年作客他乡的经历,表示与朋友相互拜访,但仍然怀念最初的心情和美好的兴致。即使诗人的亭台依然存在,他也希望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大自然的灵感,与山林中的猿猴和鹤鸟相对饮。最后,诗人举杯酹江月,思念乡土,希望能有一天归去故乡。
这首诗词通过对幽居生活和富贵追求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虚荣功名的警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纠结和对真正幸福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高侯别我钱塘去,雨暗江城秋欲暮。忆从倾盖楚公门,握手论交如有素。羡君家世为牧守,出典方州人爱慕。楚公宾客君最先,日把诗书佐神武。折冲师旅文字间,饮马长江竟飞渡。戏下三军皆虎勇,幕中一掾惊鸾翥。开口澜翻说刘项,抵掌纵横论迁固。我时落魄大布衣,公亦招徕俾驰骛。
云覆衡茅霜雪后。风吹江面青罗皱。镜里功名愁里瘦。闲袖手。去年长至今年又。梅逼玉肌春欲透。小槽新压冰澌溜。好把升沉分付酒。光阴骤。须臾又绿章台柳。
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愁倚锦屏低雪面,泪滴绣罗金缕线。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轻敛翠蛾呈皓齿,莺转一枝花影里。声声清迥遏行云,寂寂画梁尘暗起玉斝满斟情未已,促坐王孙公子醉。春风筵上贯珠匀,艳色韶颜娇旖旎。
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落日空馆中,归心远山碧。昔人多秋感,今人何异昔。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喧喧徇声利,扰扰同辙迹。傥无世上怀,去偃松下石。
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延。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故家乔木盘根大,新出猗兰奕叶鲜。上下相承同纪载,三千年所万千年。
未须白眼便嫌开,早晚高低雪作台。春尽子山梅感叹,义山未腊已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