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
淡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
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
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
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
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家贫,勤学不辍,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绍兴十七年(1147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二十一年四月出京知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为政简静,晚年隐居九江庐山。谀颂秦桧父子,为时论所嘲。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从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游,往来甚密。
以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 的上乘之作。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西江月》、《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存词150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诗在南宋之初特为杰出,无豫章生硬之弊,亦无江湖末派酸饀之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六集部四云:“凡乐府诗二十七卷、文四十三卷,紫芝年过六十始通籍,而集中谀颂秦桧父子者,连篇累牍,殆于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其诗在南渡之初,则特为秀出,足以继眉山之后尘,伯仲于石湖剑南也。”
《水调歌头(雨后月出西湖作)》是宋代周紫芝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
夕阳映烟雾弥漫的树林,云水之间一片朦胧。
淡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
淡淡的霞光消散,却依然约定有微弱的红晕。
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
湖面上晚风轻柔,吹尽了一天的残雨,青翠的山峰被湿润。
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
是谁让长空中的月亮,冷冷地浸入了玉壶之中。
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
询问明亮的月亮,它应该会解答着微笑,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
不能忍受老去,但依然倚在水边照着自己衰老的容颜。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美好的夜晚,几艘船划过迷茫的烟雾,独自倚在摇摇欲坠的船梢上向西望去,远山之间视线中断。
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
只是憾恨故人的远离,这份快乐又与谁共享呢。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西湖的景色,通过描写夕阳、云水、湖风、月亮等元素,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中的寂寞之感。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交融,诗词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和对人生的思索,给人以沉静、悠远的感觉。整首诗以西湖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感悟。
庄周梦为胡蝶,胡蝶不知庄周。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宗师信舍法,摈落
貂裘半敝复来归,正坐刚肠不诡随。见说史君尝馈赆,似闻内子亦啼饥。经年一别方相遇,他日重来未有期。试问此行谁借重,梅仙青眼是新知。
土润耕牛不受鞭,风和花鸟各忻然。老人独记兵戈日,自后升平五十年。
积雪阴难解,新梅冻未开。谁知残腊底,已报早春来。一气元无息,群儿浪自猜。短檠非守岁,百感政交怀。
田家繁杏压枝红,远胜桃夭与李农。何事偏宜闲处植,无端复向别时逢。林间暂击黄金勒,花下聊飞玛瑙钟。会待重来醉嘉树,只愁风雨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