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
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
我愧渊明久矣,独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
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买山自种云树,山下劚烟莱。
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
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
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
我愧渊明久矣,独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
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买山自种云树,山下劚烟莱。
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
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用水调歌头的形式,以回答李子永的诗作而创作的。诗人开头劝告李子永不要抒发幽愤之情,以一言试探彼此的心意。接着,辛弃疾以长安车马道上平地崛起的景象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虽然不如渊明(指唐代文学家杨炯)那样有名望,但通过借用他的声望来洗刷自己的污垢,写出了归来后在素壁上的诗作。斜阳透过墙壁的缝隙,一线光线中漂浮着无数的尘埃,形象地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

诗的下半部分,辛弃疾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他左手持着螃蟹,右手持着酒杯,形象地展示了自己对世事的态度。他买下山脉,自己种植云杉和树木,山下劈开烟雾,意味着他在尘世间寻求宁静和追求理想的努力。他用自己的努力将琐碎的事物变得有意义,万事都应该以好的态度来看待。在这个人世间,舆论的变化如同车轮般,变幻无常。

最后两句诗,辛弃疾以幽默的语气提到了刘郎(指刘克庄,当时的知名诗人)在刚刚写完一首诗后又看花去了,暗示了他对时人轻浮的嘲讽。

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自嘲的语调,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看法。他以自己的经历和努力,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轮回。诗中的幽默和反讽也增添了诗词的趣味性和深度。

  • 《阴风黄盆口》

    三日江行两日风,短篷掀舞浪花中。危疑正贵须臾忍,静定将收造化功。休叹退飞犹六鷁,会看遇顺若孤鸿。挽回一息南薰力,稳送征樯秋浦东。

  • 《生朝止客》

    白发苍颜五十三,北风不竞又来南。宦情於我蜡来淡,世味从渠密样甘。乌哺劬劳恩未报,雁行凄断痛何堪。记生纵有一樽酒,忍与妻孥共醉酣。

  • 《思王逢原三首》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 《偈颂六十首》

    黄薜老婆,大愚饶舌。佛法无多子,正眼瞎驴灭。妙严突出拄杖,三人证龟成鳖。拄杖子,善甄别。硬却脊梁,莫教漏泄。观音菩萨将钱买胡饼,放下却是一块生铁。

  • 《老牛陂》

    吴牛行欲老,汉马焉得肥。筋力不可恃,游子当念归。

  • 《送钱文季国博赴召》

    冲暑相迎慰寂寥,忍寒为别助萧条。笑谈但喜频挥麈,梦想何尝到续貂,已辨犁锄供老圃,尚乘轺传吒公朝。班联若问官联旧,说与思归不自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