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
十年不见,醯鸡同舞瓮中天。
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行止皆天意,端欲自操竿。
功名事,须早计,真安闲。
高才妙手,不当留意市廛间。
俄已山林长往,尘面时时拂镜,齿发甚衰残。
廊庙非吾事,茅屋且安安。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水调歌头·暮云遮远眼》是宋代吕渭老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
十年不见,醯鸡同舞瓮中天。
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行止皆天意,端欲自操竿。
功名事,须早计,真安闲。
高才妙手,不当留意市廛间。
俄已山林长往,尘面时时拂镜,齿发甚衰残。
廊庙非吾事,茅屋且安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思考和态度。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暮云笼罩远眼,如同远离现实的茫然。他已经有十年未见到旧友,像醯鸡一样被困在瓮中,无法自由自在地展翅高飞。听说山阴的人们回到了老家,相距不过百里,李郭二人可以同船而行。他认为行止皆受天意支配,但他也想自己掌握命运的舵。功名事业需要早做打算,真正的安闲在哪里?高才华和妙手艺,不应该只停留在市场间的琐碎之中。转眼间,他已经离开尘世,身处山林长途之中,面对镜子时,发现牙齿已经残损衰老。廊庙的事情与他无关,他宁愿住在茅屋里过安稳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安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使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凸显自己的内心感受。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逐渐远离现实的感觉。他对十年未见的旧友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忧虑都在诗中有所体现。他认为行止受天意支配,但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掌握命运的意愿。最后,他放弃廊庙的事务,选择了宁静简朴的生活方式。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安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双峦斗碧,寒玉雕秋壁。两道凝螺天半,横无限、青青色。拍案涛声急。似鼓临邛瑟。窗下镜台鸾去,空留得、春山迹。
山明水嫩。潇洒桐庐郡。极目风烟无限景。说也如何得尽。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借使严陵知道,只应笑问东风。
夷途勿抛控,抛探马多失。挹水勿极量,极量器多溢。安史起天宝,转战竟奔北。辞臣献颂诗,要垂万世则。一字堪白首,大书仍深刻。谁作浯溪图,千里在咫尺。飞湍如有声,旁汇浸层碧。巉绝半岩间,仿佛见鸟迹。不觉加手磨,真恐苔藓没。国姓前后异,天运古今一。向来文武才,坐筹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左学摛文蔼儁声,青云接武二难兄。主知自纪宜三院,使节更持仅九卿。庭下芝兰方竞秀,舍南桃李已成阴。挂冠不待甘泉橐,愁绝高门泪满缨。
狂风暴雨轰霹坜,满庭撼动花狼藉。红红白白已周遮,何劳饭袋重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