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遡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歷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僞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謚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着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註》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爲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一、十二卷。
《水调歌头》是宋代朱熹创作的一首诗词。
中文译文: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无欲无求的心境,表达了在富贵与贫贱之间对境遇淡然处之的态度。富贵与贫贱本是人生的阶层差别,但朱熹认为,尽管富裕之人享受着物质的满足和快乐,但他们无法了解天路的幽险,以及人生中的苦难,而贫贱之人却能互相安慰和酬答彼此。诗中以东门黄犬和华亭清唳为例,展示了贫贱之人之间的友情和相互扶持。而鸱夷子则被拿来对照富贵之人,指出他们追逐权力和功成名就的勾当和虚妄之处。
在脱离了人世间的琐碎纷争后,作者提到了自己可以摆脱一切尘世之事,追求心灵的自由。他以春昼的五湖烟浪和秋夜的云月来描绘物外的宁静和悠远之美。最后,诗人把自己的追求归结为一种放弃凡俗事务,将个人信念交于沧洲。这种洒脱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希望追求思想境界和自由的心愿,与他在学术上所追求的理想相呼应。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索和展现了个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意愿。通过对贫贱和富贵之人的对比,诗中展示了贫贱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情,以及富贵之人的虚妄和追逐权力的空虚。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希望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远离尘嚣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