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遡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歷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僞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謚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着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註》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爲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一、十二卷。
《水口行舟》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郁郁层恋隔岸青,
青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
鶗鴂两山相对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行舟的景象。诗人望着对岸郁郁葱葱的青山和绿水,感叹它们离自己很远,仿佛有一种隔阂感。行船的烟雾弥漫,只有船桨在水中划过的声音,不知道船要驶向何方。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只鶗鴂(一种鸟类)在两座山峰之间相互呼应、鸣叫。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视角,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和相互感应。青山绿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宏大的自然景观和深沉的情感。诗中的"郁郁层恋"形容对岸的青山郁郁葱葱,让人有一种情感上的依恋之感。"青山绿水去无声"则表达了远离自己的感觉,青山绿水在远方,而自己却无法触及,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孤寂之情。
"烟波一棹知何许"这句诗描绘出船行于烟雾弥漫的水面上,船的行进方向似乎变得模糊不清,不知船将要驶向何处,增加了诗中的神秘感。
最后两句"鶗鴂两山相对鸣"则通过描绘鶗鴂的鸣叫,强调了两座山峰之间的互相呼应和映衬。鶗鴂的鸣叫声也可以被看作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与大自然的声音形成一种和谐共鸣。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知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
秦邮望仪真,相与不三驿。仕学四十年,此地几旅食。寓公芹泮士,十九尽亲识。兹游最奇传,诗坛许投迹。每当觞咏间,不盖忻颊赤。赤手桃虓虎,空弮抗雄戟。四盼号猿手,未敢箭锋直。排日有胜践,尚恐坐岑寂。才卷俯江帐,复蜡东园屐。小奚费收攗,巨橐珍的历。摩挲归装富,足容
撇濆梢涡稳下舟,狼牙鹿角又黄牛。儿曹脱险欢呶甚,数到家山十二州。
遇雨权将屋作坛,昊天神主位中閒。吉凶异制今参用,今古殊宜亦并班。
树色交山色,蝉声杂水声。客怀殊不倦,信马此间行。
珍卉分清赏,飞邮附翠笼。蹄金点鬓密,璋玉镂跗红。香惜持来远,春应摘后空。玩时仍把酒,恨不与君同。
君不能入身帝城结子公,又不能击强有如诸葛丰。法当顦顇百僚底,五十天涯一秃翁。问君何自今为郎,便殿作赋声摩空。偶然樽酒相劳苦,牛铎调与黄锺同。安得朱轓各凭熊,江南楼阁白蘋风,劝归啼鸟晓窗笼。男儿邂逅功补衮,鸟倦归巢叶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