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龙吟(丁未约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时适台论)》

举杯长揖常娥,高情怜我霜髯白。
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
一镜高悬,肺肝洞烛,了无尘隔。
任忆千万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
老子萍蓬踪迹。
对西风、几番行役。
平生玩事,从头细数,山川历历。
明月明年,知它何处,能如今夕。
惜无人共我,登楼酹古,一笑横笛。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水龙吟(丁未约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时适台论)》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举杯长揖常娥,
高情怜我霜髯白。
婆娑树底,
老蟾何物,
千秋一色。
一镜高悬,
肺肝洞烛,
了无尘隔。
任忆千万里,
同然玉界,
都不管、天南北。
老子萍蓬踪迹。
对西风、几番行役。
平生玩事,
从头细数,
山川历历。
明月明年,
知它何处,
能如今夕。
惜无人共我,
登楼酹古,
一笑横笛。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李曾伯在丁未年(宋代历法中的一种年份)与叔父约定一起赏月,但叔父未能如期到达,于是李曾伯独自登上高台,借着月光思念远方的亲友和过往的事情。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物,抒发了对友情和亲情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举杯长揖常娥”,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敬重之情,而“高情怜我霜髯白”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迈的容颜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描绘了月下的景色,以及诗人对于岁月流转的感叹。“一镜高悬,肺肝洞烛,了无尘隔”形象地描绘了月亮高悬的景象,以及它照耀下一切尘埃和遥远的距离都变得微不可察。

诗中的“任忆千万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表达了诗人思念远方亲友的心情,不管他们身处何方,都无法阻断心灵的相通。“老子萍蓬踪迹,对西风、几番行役”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于外的人生境遇的反思。

最后,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平生玩事,从头细数,山川历历。明月明年,知它何处,能如今夕。”他回顾了自己一生中所经历的各种事情,感叹岁月的流转。而对于明月的归宿,他并不得知,只能把握当下的美好时刻。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亲情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慨,描绘了一个寂静而深邃的夜晚,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 《塞上曲二首寄大中丞张肖甫》

    侦骑飞来夜探胡,为言城下五单于。宛驹市得红罗去,拜舞军前唱把都。

  • 《金陵》

    掩目新亭路,人言似洛阳。山河多改变,今古几兴亡。有观空鳷鹊。无台栖凤凰。当年足歌舞,不拟是偏方。

  • 《题龙潭石》

    云山隐隐草芊芊,水色迷离怪石边。百啭黄鹂消永日,千寻白练映长天。竹垂清露添诗砚,燕蹴飞花落舞筵。林外不知春雨歇,正宜携酒望前川。

  • 《句》

    玉露精神山合沓,溪成文字水横斜。

  • 《花落》

    迎风啸未已,和雨落穀穀.千枝与万枝,不如一竿竹。

  • 《句》

    门因好客时时扫,窗为看山面面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