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管领良宵,直须醉待东方白。
而今老去,何忧何乐,不空不色。
桐影横斜,桂香摇落,仙凡奚隔。
怅银桥梦断,玉箫声杳,人如在、楚天北。
冷眼乾坤陈迹。
笑英雄、等为形役。
庾楼袁舫,浩歌长啸,壮游曾历。
万里瑶台,乘风归去,不知何夕。
对冰轮孤负,欠千钟酒,与三弄笛。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龙吟(和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少年管领良宵,
直须醉待东方白。
而今老去,
何忧何乐,不空不色。
桐影横斜,
桂香摇落,仙凡奚隔。
怅银桥梦断,
玉箫声杳,人如在、楚天北。
冷眼乾坤陈迹。
笑英雄、等为形役。
庾楼袁舫,
浩歌长啸,壮游曾历。
万里瑶台,
乘风归去,不知何夕。
对冰轮孤负,
欠千钟酒,与三弄笛。
诗意和赏析:
《水龙吟(和韵)》描绘了诗人年少时的豪情壮志与如今的沧桑感慨,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诗的开头,少年时的诗人管领着美好的夜晚,意味着他年轻时充满活力和激情。他直到天亮才醉酒,暗示他对生活的追求和不满足现状的态度。
然而,如今他已经老去,对于自己的境况,他既不忧虑,也不快乐。他感慨人生无常,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没有真实和色彩。
桐树的影子斜斜地摇曳,桂花的香气飘散,仙人和凡人之间似乎有了隔阂。这里是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怀恋。
他怅然回忆起曾经梦断银桥的情景,玉箫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他的身影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北方。他以冷眼看待世间的荣辱,对于人生的成败和名利不再关心,以观古人之陈迹。
诗人嘲笑那些被命运所困的英雄,他们都成为了形役,失去了自由。他提到了庾楼和袁舫,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代表了壮志未酬和逝去的辉煌。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仙境的向往,他想乘风而去,回到万里之外的瑶台,但他不知道何时能够实现这个愿望。他对于逝去的时光和逝去的美好事物感到遗憾,表示对冰轮孤负,欠下了千钟酒和和三弄笛的债。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理想的思索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传说的引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哲理。
岸树枝枝瘦,汀芜节节枯。云留雪也且,风与屋相呼。一老冻欲死,群仙知也无。更缘诗作祟,病骨转清臞。
碧幢仁施合洪钧,桂树林前倍得春。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幕府山头对碧天,英英群彦满樽前。共扶元气回阳九,各放光明照大干。短李迂辛杂嘲谑,箕张牛奋总安便。独怜何逊今漂泊,望断寒云暮霭边。
丹青台殿起层层,玉砌雕闹取次登。禁近恩波蒙葬地,内家香火傍掸灯。丰碑巨刻书元宰,碧海红尘问老僧。礼罢空王三叹息,自穿萝径拄孤藤。
平池秋水雨来深,无数红妆出岸阴。翠幕深藏知有意,白鸥相见本无心。
晓风山郭雁飞初,霜拂回塘水榭虚。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青门远忆中人产,白首闲看太史书。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