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燕罢瑶台,玉妃满地花钿委。
山川幻出,剡溪梁苑,齐宫郢里。
半点瑕无,一团和就,珠圆琼碎。
任谢家儿女,庭前争诧,盐空撒、絮风起。
夜入蔡州城里。
问官军、果谁堪比。
饮羔烹凤,众宾一笑,直聊尔耳。
塞耸玉楼,冻呵金井,属公诗史。
更须待大白,浩歌黄竹,为丰年喜。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龙吟(辛亥和吴制参赋雪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英燕罢瑶台,玉妃满地花钿委。
山川幻出,剡溪梁苑,齐宫郢里。
半点瑕无,一团和就,珠圆琼碎。
任谢家儿女,庭前争诧,盐空撒、絮风起。
夜入蔡州城里。
问官军、果谁堪比。
饮羔烹凤,众宾一笑,直聊尔耳。
塞耸玉楼,冻呵金井,属公诗史。
更须待大白,浩歌黄竹,为丰年喜。
诗意:
《水龙吟》以描绘冬日的美景为主题,表达了对豪华宴会和乐观心态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元英燕(指冬天)离开瑶台(指春天)的景象,以及玉妃(指雪花)铺满大地的景象,展示了冬天的壮丽和美丽。诗人运用幻化山川、剡溪梁苑、齐宫郢里等景象,形容冬天的美景如梦幻般出现。诗人以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瑕疵之美、和谐一致以及丰收喜悦的赞美。
赏析:
《水龙吟》以雪景为主题,通过瑶台、花钿、山川、溪流等意象,展示了冬天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元英燕(冬天)与瑶台(春天)相对照,突出了冬天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诗人以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雪花铺满大地的景象,使读者产生如置身其中的感受。
诗人通过描述庭前争诧、盐空撒、絮风起等景象,描绘了人们在冬天的欢乐和热闹场面。诗中还提到了夜入蔡州城,询问官军的情况,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军队战斗力的关注。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塑造了冬天的美好形象。诗人呼唤大白(指白天的到来),以及浩歌和黄竹的意象,表达了对丰收和喜庆的期待。整首诗以其华丽的描写和乐观的情绪,展现了冬天的独特魅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时雨光风总是吟,忧欢元不系晴阴。醍醐未用逾玄酒,中节何须论浅深。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门难再过,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间才长成。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说小名。
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謪仙携妓戏人寰,也被千花妒玉颜。半点闲情千古恨,一波秋水两春山。锦袍宫烛云霄上,白苎乌纱江海间。欲寄双鱼招醉魂,月轮捉了蚤言还。
布谷布谷,十家九家逃亡屋。去冬屯田买牛到黄犊,今春军需剥皮共食肉。无牛可耕休论饭,秋粮要米从何办。布谷布谷奈尔何,江南渐少淮南多。
青壶乃似壶中谪。万象光辉森宴席。红尘闹处便休休,不是个中无皂白。歌烦舞倦朱成碧。春草池塘凌谢客。共君商略老生涯,归重玉田秧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