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注释】:
这首词为作者三卷《樵歌》之一,作于金兵南下,词人初离洛阳时。境界深远,词句间有报国不得之悲慨,不以闲适为之调,是《樵歌》中独树一帜的作品。
上片写船上所见,进而抒发身世感慨。放船千里,凌波踏浪,并不是为了登山临水,放浪形骸。“放船”本身 ,意味着词人心向往之的闲适生活的被迫结束,心情之沉重不难想见,因而即便是妩媚的江南青山也难以使他心驰神往,而只是稍稍流眄顾盼而已 。“云屯”三句进一步写天上与江中的情景。“水府”,古代星名,主水之官。所谓“云屯水府 ”,是说云层聚集在水府星附近 ,是天将下雨的征兆。再看滔滔江水,如随水神奔走,与众水一起东注入海。天空高远,却云垂垂而欲雨 ;江面空阔,而波翻浪涌,逝者如斯。
词人的心旌不禁为之摇曳,不觉生出了一种郁闷之情与茫然之感,上片抒写的重点也就随着转到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念上。现实的动乱打破了词人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但他主要的感受却在于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在“壮心偏感,年华将暮”的感情深处,暗藏着故国难返的深沉悲怆。
过片以“回首”领起,这已不再是站在个人立场上回望逝去的岁月,而是站在民族立场的高处北望硝烟弥漫的中原,正面发出了对于救国英雄的呼唤。在“问人间、英雄何处”的疑问中,既有着对于英雄的渴求,也有着对于造成英雄失志时代的诘问,意味十分深远。以下引用三国故事,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没 ,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又说到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晧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 ”,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王濬冲浪而来的战舰,落了个可悲下场。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写诸葛亮,写孙晧,是以历史为镜子,从对面映照现实,这就使词人的忧愤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结尾写自己“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正是融合了家国不幸之后悲痛难已的表
现 。“愁敲桂棹”三句,是说敲击船桨打拍子,唱着悲凄的《梁父吟 》,泪水滂沱。这几句以“但”字拍转,以“愁”、“悲”等字点染,以“泪流如雨”的画面作结,极见词人悲愤之深广与无力回天的无奈。
这首词既体现了词人创作风格中的豪放刚健,又见出词人创作功力之深厚。全词以纪行为线索,从江上风光写到远行的感怀 ,由个人悲欢写到国家命运,篇末以“愁敲桂棹”回映篇首的“放船千里 ”。中间部分,抒情、议论并用,抒情率直,议论纵横,视野又极开阔 ,“千里”、“九江”尽收笔底,往古来今俱在望中,感情极痛快却极沉着,不避用典而仍明白如话。
忆初向关中,触热事西走。淋漓汗征衣,早夜犯星斗。欢然赴所知,辛苦复何有。主人喜宾至,相见劳杯酒。誓将效毫发,聊以塞所厚。遇事因辄言,何尝计从否。平生性坦率,间或忤交友,是非长安城,侧身避谗口。彼奸乘其前,吾虑亦已后。二叔诬周公,三人惑曾母。青蝇乱黑白,视洁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柘罗。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魔。燕颔未能飞食肉,腹中藜苋且摩娑。
礼经之重,祭典为宗。上公揶事,进退弥恭。庶品岂洁,令备肃雍。百祥萃止,惟吉之从。
千里西吴一骑轻,君行应是我归程。孤身漂泊辞知己,八口饥寒仗友生。绕涧松篁天竺路,满湖菱芡下菰城。旅游到处羞贫贱,好向人前讳姓名。
松舟桂楫。苕_溪头别。秋后雨,春前雪。书凭湖雁寄,手把江蓠折。人未老,相看元似来时节。芳草鸣__。野菜飞黄蝶。时易去,愁难说。析波浮玉醴,换火_银叶。拼醉也,马蹄归踏梨花月。
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故园同此夕,长望一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