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亭秋日偶书》

巾子峰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作者介绍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作品评述

《水亭秋日偶书》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水亭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巾子峰乌臼树,
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
半在石池波影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水亭秋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的细节,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变幻。首句“巾子峰乌臼树”,描绘了水亭附近的山峰和参天的乌臼树,给人以高大、挺拔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微霜未落已先红”,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秋天的临近和树叶的变红,给人以秋意渐浓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描绘了诗人站在水亭的栏杆上,一边仰望远方,一边低头观察石池中的波影。这种视角的变化,使诗人能够全面地欣赏到水亭周围的景色。同时,石池中的波影也给整个景色增添了一份动感和生机。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水亭的美丽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林逋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

  • 《口占谢陈使君》

    相思目断鉴湖船,书别殷勤敢赠言。未解终南寻捷径,少宽谷口截朱辕。

  • 《念奴娇》

    单于吹罢,望西山乞得,斜阳收脚。素魄旋升,听桂子、风里时时飘落。莹彻杯盘,冷侵毛发,浑不胜衣著。天公有意,为人掀尽云暮。童稚犹也多情,广庭扫净草,不容纤恶。步绕周遭,疑便是、踏雪当年东郭。慢引歌声,响穿云际,直使姮娥觉。一尊重酹,为言千载同约。

  • 《咏子舟小山丛竹》

    病竹犹能冠丛,夏篁解箨匆匆。细草因依岑寂,小山紫翠嵌空。

  • 《题危见心所藏陈常庵水月障及松鹤芦雁各一首》

    墨池幻出虬龙蟠,徂徕山头烟雨寒。胎禽独立衣缟缟,骨瘦西风拾瑶草。灵根琥珀三千年,紫皇勅赐青城仙。乘轩窃禄正自恶,何似归来一丘壑。

  •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①》

    伏枕旧游旷,笙歌劳梦思。②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③隙驹不暂驻,日听凉禅悲。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④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⑤

  •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