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水仙花四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和神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其美丽和神秘的赞美。诗中提到,水仙花的香气和美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它的清新之美甚至超越了月亮的明亮。作者将水仙花比作天仙,虽然它们不能在人间行走,但它们借助水的名义存在于世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和神秘,通过对花香和花的美丽的形容,展现了作者对水仙花的深深喜爱之情。诗中的"韵绝香仍绝"一句,形容了水仙花的香气非常独特,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花清月未清"一句则表达了水仙花的美丽超越了月亮的明亮。最后两句"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则将水仙花比作天仙,虽然它们不能在人间行走,但它们通过水的存在,以水仙花的名义存在于世间。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水仙花的美丽和神秘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启发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
一点天根动处微,已令万物受春熙。欲知消长从来意,便是人心善恶机。
事业参亭毒,人才兆废兴。百年争凤睹,一遇慨河澄。手到无盘错,旁观有级层。夜来春梦好,先已上觚棱。
草堂人远只存诗,几席临风入咏思。文印幸传同谷谱,祖灯犹照曲江碑。濡毫省闼春霖足,立马君门夜漏迟。憔悴江南老词客,柳边曾挹汉威仪。
抗章襆被岂公难,已说高风立懦顽。客路莫嫌河畔草,直庐须爱道家山。秋生莲浦船初泛,春满茶溪骑趣还。却访故人西府旧,定烦书札堕田间。
才名四纪蔼簪绅,王谢风流信绝伦。云路旧游群玉府,山城初见谪仙人。八龙漂泊知余几,三爵追随莫厌频。此会未应轻作别,梅花且醉腊前春。
秋高水初落,鳞介满沙脊。浩如太仓粟,宁复数以粒。纷纷渔舟子,疑若挽可拾。横湖沉密网,脱漏百无十。虫虾杂鲂鲤,骈首吐微湿。小人利口实,刀机污鳞鬣。鲲鲸亦狼狈,风雨移窟宅。玉渊有神祠,变化在嘘吸。胡宁饱羶香,忍视万鱼急。幽潜不足恃,感叹百忧集。寄谢漆园吏,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