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廨寥寥似野庐,晏眠犹厌阁铃呼。
不知云梦泽南日,得似富平津北无。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睡足》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安逸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府廨空荡荡,宛如野庐般寂静,
安眠仍嫌阁中的铃声喧闹。
不知道云梦泽南的阳光,
可否像富平津北一样宁静无忧。
《睡足》通过对府廨(府邸、廨舍)和野庐(草木丛生的茅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环境的渴望。作者在阁楼中睡眠时,对铃声感到厌烦,希望能够享受宁静的休憩。他渴望远离尘嚣,体验云梦泽南的宁静与阳光,并将其与富平津北的宁静相比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选择性的描写,诗人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然环境中的宁静,表达了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这首诗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觉,引发读者对于生活节奏和环境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们对于心灵平静和恬淡生活的向往。
虹桥关福地,门外任风涛。襟带金钟秀,根基铁柱牢。安心培大枣,办手摘蟠桃。坐镇江山稳,新题立石高。
绛阙珠宫何处,碧梧双凤吟。为底事、一落人间,轻题破、隐韵天音。当时点云滴雨,匆匆处,误墨沾素襟。算人间、最苦多情,争知道、天上情更深。世事似晴又阴。罗襦甲帐,回头一梦难寻。虎啸崎嵚,护遗迹、尚如今。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霜空月明,天风响、环佩飞翠禽
重来端复解征鞍,清夜溪风六月寒。欲写经行二年事,平林须入画图看。
乱文龟壳殳细相连,惯卧青绫恐未便。洁似僧巾白氎布,暖于蛮帐紫茸毡。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太玄适足覆酱瓿,旧藁乃获塓酒尊。从来事有幸不幸,一笑掀髯谁与论。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