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若不神,何以惊物而惧人。
君道若不神,何以号令鼓万民。
故对人以是而设教,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说神篇》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信仰,探讨了天道和君道的神圣性质,并从中展示了对人类社会秩序的思考。
诗中第一句"天道若不神,何以惊物而惧人",表达了天道的神圣性质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的影响。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天道不具备神性,它将无法使万物震惊并使人心生敬畏。
第二句"君道若不神,何以号令鼓万民",探讨了君道(指君主的统治方式)的神性对于治理万民的重要性。如果君道缺乏神圣性质,它将无法有效地号令百姓,使社会秩序井然。
接下来的两句"故对人以是而设教,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强调了基于这种神性的天道和君道,对人类社会进行教化和统治的必要性。通过将人们引导到这种信仰和秩序中,天下将被统一,君主将掌握天下。
这首诗词通过对天道和君道的探讨,折射出作者对社会秩序和人类行为的思考。它强调了神性对于社会运行和人类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通过遵循和敬畏天道和君道,人们可以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神圣秩序的思考,同时也启发读者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思考。
小卧竹间斋,幽怀得好开。病从凉后减,雨及望时来。两屩山千叠,诸雏饭一杯。吾生计此耳,无梦到燕台。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金焰欺寒却照霜。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老人气血少,日夜遭煎煮。点检槁形骸,能禁几寒暑。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1]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2],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3],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4]吾道兮洞庭。薜荔柏佤兮蕙绸,荪桡[5]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翩翩水鸟自沉浮,红蓼黄芦两岸秋。隔水人家一犬吠,斜阳篱落有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