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顾荒荒孰我容,百为深省亦何从。
江山风雨愁皆满,天地波涛恨未穷。
宁使衰容添白发,难将世态入青嵩。
飘然已作东游计,康乐翻经待厥终。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四顾》是一首宋代晁说之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四顾荒荒孰我容,
百为深省亦何从。
江山风雨愁皆满,
天地波涛恨未穷。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忧虑。诗人观察四周,发现世界荒凉,自己又何能容身其中。即使深思熟虑,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江山风雨,代表着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而诗人的忧愁也无处不在,天地间的波涛也无尽止境的令人痛苦。
宁使衰容添白发,
难将世态入青嵩。
飘然已作东游计,
康乐翻经待厥终。
诗人宁愿让自己的容颜变衰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心境与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相融合。他选择了东游,意味着他追求自由和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他希望在追求康乐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