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忆在庐山,随时寄瓶锡。
五百与一千,聚头同遣日。
猿攀影未回,鹤望情还失。
教他王老师,癡钝无处觅。
《思归引》是宋代释重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思归引
常忆在庐山,随时寄瓶锡。
五百与一千,聚头同遣日。
猿攀影未回,鹤望情还失。
教他王老师,癡钝无处觅。
译文:
常常怀念在庐山,随时寄送瓶中的锡。
五百个和一千个,聚在一起共同度过时光。
猿猴攀爬的身影还未回来,仙鹤望着心情也失落。
告诉那位王老师,我迟钝无处可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思念之情。庐山是中国有名的风景名胜,他在远离庐山的时候,常常怀念它的美景和宁静。诗人用"瓶锡"一词,暗示自己寄托思念之情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绪装进瓶中,通过瓶中的锡来表达。五百和一千则表示一段时间的长久,诗人希望能和朋友们一起聚首,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然而,猿猴攀爬的身影未曾归来,仙鹤俯瞰的情景也失去了美好。最后,诗人以自嘲的口吻称自己迟钝,希望能向王老师请教,寻找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赏析:
《思归引》通过对庐山的思念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庐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山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追求灵感和向往归宿的地方。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将自己的思绪和情感传达给读者。瓶中的锡象征着诗人的心灵,他将思念之情寄托在其中,希望与朋友们共同分享。然而,现实中的阻碍和意外使得这份情感无法完全实现。诗人自嘲地称自己迟钝,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求教的渴望。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追求,引发读者对故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妙龄冠蜀士,名声振王畿。晚随召节来,天朝增羽仪。我昔倅丹丘,鹿侯挂冠归。群公俱祖送,见公四三诗。颇恨著鞭先,自言乞身迟。拳拳慕下风,直欲梦见之。还朝挹高致,气宇清且夷。称者不容口,往往同一词。始见荷倾倒,笑谈欲忘疲。况当秋风高,滥吹参试闱。鼎脔得一尝,豹斑
独客行愈远,此儿真自痴。江流浩呼汹,栈路凛欹危。好鸟迎人处,凉风拂面时。山头破茅驿,索笔又题诗。
国色名花俱绝代,玉人甘后本双身。劝君薄薄施朱粉,莫遣名花妒玉人。
小亭露压风枝动。鹊炉火冷金瓶冻。悄悄对西窗。瘦知罗带长。欲眠思殢酒。坐听寒更久。无赖是青灯。开花故故明。
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晨趺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
曾掌兰台篡旧闻,亦瞻玉座和来薰。戆愚漫有诛奸笔,疏拙元无乞巧文。执简自知愧南董,免冠谁肯救朱云。消磨不尽惟诗在,社友寻盟意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