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调弘农尉,以忤观察使,罢去。寻復官,又试拔萃中选。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得侍御史。茂元死,来游京师,久不调,更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府为判官,亚谪循州,商隐从之,凡三年乃归。茂元与亚皆李德裕所善,绹以商隐为忘家恩,谢不通。京兆尹卢弘正表为府参军,典笺奏。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弘正镇徐州,表为掌书记。久之,还朝,復干绹,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剑南东川,辟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府罢,客荥阳卒。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廷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今合编诗三卷。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生元和八年,大中十二年卒(据冯浩《玉谿生年谱》及岑仲勉《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所推定。)补诗一首。
《四皓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提到了留侯慕赤松和紫芝翁。萧何只追求韩信,而不理解留侯的才华,这种评价对于留侯来说是虚假的。以下是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四皓庙
本为留侯慕赤松,
汉庭方识紫芝翁。
萧何只解追韩信,
岂得虚当第一功。
译文:
四座皓皓神祠庙,
致敬留侯赤松。
当时那个时期朝廷才意识到紫芝,贵为名士的紫芝翁。
萧何却只想追逐韩信,
怎能空有名位却无真功。
诗意:
此诗是李商隐对于功名利禄的反思和质疑,通过历史人物的角度来探究人们对于功劳的认知。
诗中出现的“留侯”指的是留侯李斯,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宰相。而“赤松”是李商隐自己对李斯的称呼,暗指李斯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
“紫芝翁”指的是另一位历史名人紫阳仙人,他在李商隐的诗中象征着实际才华的忽视。
而“萧何追韩信”则表明萧何对于功名的执着和追求。萧何是刘邦的大将,而韩信是秦末诸侯世家出身,是刘邦的亲信将领。萧何对韩信的推崇与溺爱,使得留侯李斯的才能被掩盖,功劳被抢去。
赏析:
这首诗用历史人物的比喻,来探讨功利社会中对于功劳的评价失真及对真正才华的忽视。李商隐通过对于历史人物的描述,反映了自己对于世事的关注和思考。
诗中的四座皓皓神祠庙,象征着权力的殿堂。这里提到的留侯慕赤松和紫芝翁,代表着历史上被忽视的英雄人物。韩信作为刘邦的亲信,却被推上了历史的巅峰,而留侯李斯和紫芝翁的才能和功劳被抛在了一边。
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表达了对功名利禄追求的思考和对于大众评价的怀疑。他认为追逐功名的人只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实际付出和才华。这样的评价对于真正的才华者来说是虚假的。在忙于追求名利的这个世界中,真正有能力的人们却被忽视和遗忘。
这首诗语言简练,通过历史人物的形象来反映人们对于功劳的评价和社会中的虚伪。诗中的反思指出功名利禄的评判标准存在的问题,并呼吁人们应该更加重视实际才华和真正的贡献。
小卧竹间斋,幽怀得好开。病从凉后减,雨及望时来。两屩山千叠,诸雏饭一杯。吾生计此耳,无梦到燕台。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金焰欺寒却照霜。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老人气血少,日夜遭煎煮。点检槁形骸,能禁几寒暑。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1]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2],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3],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4]吾道兮洞庭。薜荔柏佤兮蕙绸,荪桡[5]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翩翩水鸟自沉浮,红蓼黄芦两岸秋。隔水人家一犬吠,斜阳篱落有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