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旅恨到何处,轩窗直对桃花渡。
桃花渡上风吹雨,道人芒屩谁来去。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思四明所居与桃红渡相对》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朝旅恨到何处,
轩窗直对桃花渡。
桃花渡上风吹雨,
道人芒屩谁来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对旅途的感叹之情。诗人身处异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他望着窗外的桃花渡,感叹着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痛苦。桃花渡上风雨交加,寂寞凄凉,诗人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他看着过往的行人,不禁思考着他们的目的地和归程。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旅途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桃花渡的描绘,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的意境。桃花渡上的风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而过往的行人则成为了诗人思考的对象。诗人通过对行人的思考,反映了自己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归程的期盼。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行人的思考,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外界环境相融合,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