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四月之初风雨凄冷如穷秋兀坐不夜堂二首》

东君已成归,风雨为之殿。
夜来柯山溜,深射交百箭。
可怜东园花,收拾无一片。
开门不能出,径滑那得践。
还归酌卯酒,佐酌有藜苋。
重思理貂裘,未用愁纨扇。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四月之初风雨凄冷如穷秋兀坐不夜堂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月初的风雨凄冷,如同穷秋的寒冷,我独自坐在不夜堂。这是两首诗中的第一首。东君已经回归,风雨为他搭建了殿堂。夜晚来临时,我在柯山溜达,深深地射出了一百支箭。可怜东园的花朵,被收拾得一片都没有了。门虽然打开了,但我却无法出去,因为路滑得无法行走。我只能回去喝卯时的酒,用藜苋来搭配。我沉思着要如何处理那件珍贵的貂裘,却还没有使用那愁纨扇。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四月初的风雨凄冷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心境。诗中的东君指的是春天,他已经回归,风雨为他搭建了殿堂,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在夜晚来临时,独自在柯山漫步,射出一百支箭,可能表示他对生活的追求和挑战。诗中还描绘了东园的花朵被风雨摧残的情景,以及诗人无法出门的困境。最后,诗人回到家中,喝酒,思考如何处理珍贵的貂裘,但他还没有使用那愁纨扇,可能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四月初的风雨凄冷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中的东君、风雨、花朵等形象都具有象征意义,使诗词更具有意境和艺术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整首诗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 《听琴》

    午睡谁扣门,隔篱唤童子。童子走来报,一二琴首士。摘茗烹沙铫,推窗拂石几。高山流水音,屡弹不肯止。我心本虚淡,无用宫商洗。渊明未尝弦,妙趣岂假此。道士颇不乐,指衣抱琴起。

  • 《赠张听声》

    论士平生妙和神,是谁无此耳轮囷。唤钟作瓮皆堪笑,自是渠侬听不真。

  • 《东归有感》

    路断江淮已足忧,繁华犹自说苏州。万人金甲城头骑,十丈朱旗郡里楼。麋鹿昔游何处草,雁鸿不似去年秋。忍将一掬东归泪,付与娄江入海流。

  • 《烟雨馆》

    红白桃花褪半梢,绿阴汪浅未全交。橹摇远岸日相射,扇落闲阶风自敲。

  • 《次胡长彦司户韵为其生日寿长彦新授桂掾》

    丁年笔力斡千钧,齿宿于今意转新。樱伐广陵聊作赋,梅开桂岭定宜人。暂从南极通冠冕,会向东方领缙绅。菊有黄花潭有水,愿寻汉事寿佳辰。

  • 《又和宋侯三首》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