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百来付休休,又向空山断送秋。
整叠衣篝双赤脚,携持拄杖一苍头。
儒书梵语相参看,酒柱诗盟自献酬。
客有可人留不住,夜长谁与话清愁。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八窗叔归》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亲友归乡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归乡者的祝福。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走了八窗叔叔,回程百里路漫漫。
再次向着空山远送着秋天。
整齐地叠好衣物,双脚赤着脚丫。
手拄着拐杖,头发已经苍苍。
儒家经书和梵语书相互参照着,
酒杯中的酒柱是诗社的贡酬。
有些客人令人留恋却不能挽留,
长夜里,谁能一起倾诉内心的忧愁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八窗叔叔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而生动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归乡者的祝福之意。
首先,诗人描述了送别的情景。诗中提到了归乡者的离去,归程漫长而艰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亲友的关切和惋惜之情。通过描写空山和秋天,诗人将离别的氛围与季节的变迁相结合,增添了一种深情和哀愁的气氛。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八窗叔叔的样貌和举止,展示了他的朴实和坚强。叔叔整齐地叠起衣物,赤着脚丫,拄着拐杖,头发已经苍苍。这些细节揭示出他离乡返乡的艰辛,同时也呈现了他坚毅的品质和不畏风雨的精神。
然后,诗人提到了儒家经书和梵语书,以及酒杯中的酒柱,这些都是叔叔带回来的礼物或见闻。儒家经书代表了传统文化和学识,而梵语书则暗示着叔叔对佛教文化的接触。酒柱象征着诗社的赞赏和酬劳,表达了诗人对叔叔文学成就的赞美。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叔叔在归乡途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付出。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归乡者未来的祝愿。诗中提到有些可人留不住,暗示着一些重要的人物离开后的遗憾和失落。夜晚的长夜里,诗人感到清寂的忧愁,不知道有谁能与他共同分享和宣泄。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忧伤和思乡的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和归乡的感慨和祝福之情。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衮绣蝉联三重客,朝回晓日曈昽。绿杨门巷拥花骢。喜承天上语,来作主人公。况值瑶林风露爽,冰轮碾上晴空。桂香和影堕金钟。莫辞通夕醉,明日是秋中。
采药归来抱膝吟,烟霞情性爱山林。不留踪迹在图画,三十六峰何处寻。
十里西畴马送曛,晚风依约度溪云。悬知今夜桃花雨,一洗焦枯慰使君。
天高地厚寻常事,海阔山重更要论。霹雳震摧山鬼窟,独携霜剑定乾坤。
三月花已休,闲来羡丛薄。河回地势偏,雨入滩声恶。绿草旋抽心,青梅犹带萼。主人归未归,谁省曾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