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子孙今寂莫,唐来只有画将军。
邺城初见黄须面,尚喜登堂词若云。
乃公白首图籍里,小心恐惧教其子。
文章锦心仍绣腑,屠龙殚家安用许。
半年系船康海门,官忙不共持一樽。
冈头黎花吹欲尽,淮口汴流来正浑。
鄙夫日欲向吴越,官满一封飞魏阙。
着书虎观未敢言,蔽身蝉叶真痴绝。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北京学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师》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魏武子孙今寂莫,
唐来只有画将军。
邺城初见黄须面,
尚喜登堂词若云。
乃公白首图籍里,
小心恐惧教其子。
文章锦心仍绣腑,
屠龙殚家安用许。
半年系船康海门,
官忙不共持一樽。
冈头黎花吹欲尽,
淮口汴流来正浑。
鄙夫日欲向吴越,
官满一封飞魏阙。
着书虎观未敢言,
蔽身蝉叶真痴绝。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送别北京的学生曹慈明秀才,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诗中提到了魏武子孙的寂寞,唐朝时的画将军,以及邺城初见黄须面的情景。作者对曹慈明的才华赞叹不已,称赞其登堂发表诗文就如云彩一般美妙。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曹慈明未来的担忧,希望他能小心谨慎,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境遇。他形容自己的才华如锦绣般丰富,但面临屠龙殚家的境地,却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和利用。作者抱怨官场的忙碌使他无法与曹慈明共同把酒言欢。他描述了冈头黎花凋谢的景象,以及淮水和汴水交汇的情景,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离开官场,向吴越地区寻求宁静和自由的心愿。他希望能有一封官位的信札飞到魏阙,但他仍未敢将自己的心声写进《虎观》之中。作者将自己比作蝉叶,认为自己的存在只是微不足道的,深感自己的追求有些痴迷和无望。
赏析: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曹慈明的赞美和祝福,又借用自己的境遇抒发了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失望。作者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邺城初见、冈头黎花和淮口汴流的景物,展示了岁月流转的无情和人事变迁的无常。通过对自己和曹慈明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坚持和对官场现实的痛苦认知。
这首诗词的诗意含蓄而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才华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不甘。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些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通过对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自身情感的反思,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委命仇雠事可知,章华荆棘国人悲。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
莞海东头去路赊,独乘羸马到君家。十年梦里相寻处,依旧青山两岸花。
一官安敢问青膻,形影相看祗自怜。黄鹄已登清汉去,白鸥空占浅沙眠。杏花开遍芜城雨,柳色浑铺瓜渚烟。老眼生疏堪自笑,浪惊风物向淮天。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买得幽山属汉阳,槿篱疏处种桄榔。唯有猕猴来往熟,弄人抛果满书堂。
等閒客里捧茶瓯,说到人间第一流。圯上遗编今在否,异时来问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