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之善治水,不与水争势。
顺流导汉漾,徐当过三澨。
又闻善登山,不与山争力。
缓步出朝阳,晚亦到崧极。
展也曹沪南,所学见所履。
致身以登山,应物以治水。
几年蚕丛州,归问长安道。
巴船五百料,太半外省草。
白驹在彼谷,桑扈莺其领。
人物方眇然,惜此方眇然,惜此尺璧景。
疏梅耿绝碕,飞梦随去浆。
索蓍为占之,圣功得蒙养。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曹沪南赴阙》是一首宋代洪咨夔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之善治水,不与水争势。
顺流导汉漾,徐当过三澨。
又闻善登山,不与山争力。
缓步出朝阳,晚亦到崧极。
展也曹沪南,所学见所履。
致身以登山,应物以治水。
几年蚕丛州,归问长安道。
巴船五百料,太半外省草。
白驹在彼谷,桑扈莺其领。
人物方眇然,惜此方眇然,惜此尺璧景。
疏梅耿绝碕,飞梦随去浆。
索蓍为占之,圣功得蒙养。
诗意:
这首诗词是洪咨夔送别曹沪南前往朝廷任职的作品。诗中表达了曹沪南在治水和登山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并以此来比喻他在朝廷中的理念和作为。
诗人称赞曹沪南善于治水,但他并不与水争夺力量,而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引导水势,使之和谐自然地流淌。同样,曹沪南善于登山,但他并不与山争斗,而是以柔和的步伐迈出朝阳,最终到达崧极(即山巅)。这种处理事物的态度也体现在曹沪南的执政理念中,他以平和的心态和应物之道来治理水患。
诗中还提到了曹沪南在蚕丛州任职多年后回到长安的情景。他乘坐的巴船装载着五百多件宝贵的文物和外省的特产。诗人形容曹沪南像一匹白驹驰骋在那片山谷中,桑扈(即骑士)和莺鸟成为他的伴随。然而,人物和景物都显得十分渺小,诗人为此感到惋惜,同时也对这片美景赞叹不已。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以索蓍(一种占卜方法)来占卜曹沪南的前程,并预言他将获得圣人的庇佑和培养。
赏析:
这首诗词以曹沪南的才能和作为为载体,表达了洪咨夔对他的赞美和祝福,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水和山的比喻,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曹沪南的治理理念和诗人的思考。
诗词整体氛围温和而富有情感,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自然和人事,强调顺应自然和应物之道。通过对曹沪南的赞美,诗人也间接地表达了对理想官员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此外,诗中对曹沪南回到长安的场景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曹沪南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和人物的向往和惋惜之情。最后的占卜部分则增加了一丝神秘感和仪式感,为整首诗词增添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蕴。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曹沪南的赞美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治理理念和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官员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浪漫主义和超越现实的情感氛围。
野景有谁收。只在苍鸥白鹭洲。风树飘摇云树暗,衣飕。目断青天天际头。壮志世难酬。丹桂红蕖又晚秋。多少心情多少事,都休。载取江湖一片愁。
懊恼南窗一道风,只应天配与贫穷。不归罗绮飘飖处,故入松篁冷淡中。久座披襟尘榻稳,半醒吹面月帷空。城边菡萏今多少,偷得清香是尔功。
昆岳有佳人,猗猗凌霜竹。丛筱列委翳,萧森散清郁。常虚君子心,而他高人目。嫋嫋鸾凤棲,浓浓露华沐。玉兔投西隅,金乌出阳谷。瑟僩不可谖,隐尔为君祝。
青溪阻千仞,姑射藐汾阳。未若游兹境,探玄众妙场。鹤来疑羽客,云泛似霓裳。寓目虽灵宇,游神乃帝乡。道存真理得,心灰俗累忘。烟霞凝抗殿,松桂肃长廊。早蝉清暮响,崇兰散晚芳。即此翔寥廓,非复控榆枋。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仕泉一郡共称贤,今仕于漳想亦然。非有珠犀堪自献,若无栀蜡可为研。恶贪泉水平生洁,缺相轮尖早晚圆。若是尚书问村叟,衰残恰似挂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