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中文译文:
送超上人返回天台山(也称送天台道士)
天台山最高,行走于红霞之上。
如何能使心静下来,除去山上虚幻的花朵。
如何能使心灵纯净,过滤泉水中的泥沙。
灵境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万松树没有一棵歪斜的。
在月亮中感受到内心的亲近,在云外远离尘俗的纷扰。
山兽保护着方丈,山猿恭敬地托起袈裟。
留下身体,却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他们嘲笑我追求虚名的浮华。
诗意:
这首诗意境高远,通过描绘天台山的景色和修行道士的修行境界,表达了追求心灵宁静、远离尘俗的真正自由的理念。作者通过山水景色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纯净,同时也批判了追求虚名、功利的态度。
赏析:
1. 诗人通过描绘天台山的景色,如红霞、万松等,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同时,以天台山为象征,表达了远离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2. 诗中通过“除妄花”、“滤泉去泥沙”的表达,寓意去除虚幻的欲望和纷扰,追求纯净的修行之路。
3. 诗中以“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来暗示着修行者受到山林动物的尊敬和庇佑,表达了净化心灵、修得真正自由的境界。
4. 诗的最后一句话“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表达了超上人对追求虚名的批判,嘲笑那些拘泥于外在名利的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修行者的修行境界,寓意高远,以简洁而精练的词句表达了远离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理念。通过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纯净的描绘,以及对虚名和功利的批判,传达了一种追求真正自由与内心宁静的情感。
欲望锺山岑,因知冶城路。跻攀隐木杪,稍记曾游处。红沉渚上日,苍起榛中雾。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秦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胸前空带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
醉乡不游游睡乡,眼花对案如迷藏。梦踏秋草悲蛩螀,风松露菊三径荒。忽然欠伸日在廊,悟此身世何荒唐。故书弃掷尘满箱,鲁堂不复闻丝簧。镜中容颜老不扬,浪求斗升助糟糠。江湖兰佩芙蓉裳,踟蹰不归愁断肠。伟君威凤鸣朝阳,文章五色照我傍。艳如屈宋班马香,千载作者蔚相望。
西冈独上每舂容,天接危亭四面风。万室鳞鳞归眼底,一峰岌岌倚云中。地灵人胜风流古,石秀山回气象雄。曳杖频来无别意,喜观禾麦又年丰。
老融弃发逃于禅,胸藏丘壑身林泉。时拈寸草幻墨汁,惨淡咫尺生风烟。尤工画牛古绝比,不特形似真神全。平生知己一攻愧,惜墨如命诗犹传。至今鄞人怀片纸,如护圭璧珠玑然。陈生少壮曾入室,妙处已觉墙及肩。岸痕树影彷佛地,云阴雨气冥蒙天。寒禽立背渡浅水,野葑没足行淤田。
春色饶君白发了,不妨倚绿偎红。翠鬟催唤出房栊。垂肩金缕窄,醮甲宝杯浓。睡起鸳鸯飞燕子,门前沙暖泥融。画楼人把玉西东。舞低花外月,唱澈柳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