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晁尧民守徐》

中年为别不堪忧,束发登门到白头。
南省望郎仍国士,东方千骑更吾州。
彭翁老寿终遗骨,燕子飞来只故楼。
知己难逢身易老,烦公置醴我归休。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送晁尧民守徐》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别中年时,不堪忧愁之情,束发登门,告别青年时光,迎接暮年白发。南方的省份望着你,仍是国士风范;东方的千骑,将成为我的州郡。彭翁老人寿终离世,留下的骨灰只能飞来故楼。知己难得,相逢的机会变得稀少,年岁易逝。烦恼的公务,将摆下醴酒,让我归休。

这首诗词以送别中年时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慨和思考。诗人在中年时刻意束发登门,象征告别年轻时的无忧无虑,进入成熟和沉稳的阶段。他望向南方,暗示他眺望着他人的成功与成就,仍然保持着高尚的风范。而东方的千骑,则代表着他自己的事业和责任,他将要承担州郡的重任。

诗中出现的彭翁老人是指晁尧民,他是陈师道的故友,已经去世,留下的骨灰只能随风飞向故楼,表达了对友情逝去的悼念之情。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知己难得的珍惜,认识一个真正的知己是不容易的,而年岁易逝,时光不待人,所以他打算放下烦恼的公务,安排款待酒宴,以此来享受平静和宁静的归隐生活。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惜,表达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深切感叹,同时展示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陈师道的才华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 《净惠院》

    净惠荒涼寺,平林浅阜閒。殿存碧支佛,门对赭亭山。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雨中来托宿,却羡白鸥闲。

  • 《题灵岩各景·碧云洞》

    踏流逆风寒,危径仅可伛。中空遂闳深,翠润欲垂雨。人间知何时,石乳观万古。

  • 《八月二十四日同审知登塔山用审知前载九日留》

    郊原莽莽吹黄埃,余暑已去若复来。昨宵一雨为苏洗,晓兴坐觉飞崔嵬。平生诗盟有徐孺,笔力可挽狂澜回。要明两眼费双脚,作计似我何疏哉。兹游只欠王子在,见说归书一纸开。追随正复听君乐,流浪如我空增哀。吾邦此山颇高绝,泛菊况堪临季月。要当相与一杯酒,只恐因之又成别。

  •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鼎》

    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那堪风雪夜,更值烟霞友。曾过赪石下,又住清溪口。且共荐皋卢,何劳倾斗酒。

  • 《古意》

    重上青楼拂蛛网,却匀愁黛对菱波。也知新旧争多少,敢话机头织素多。

  • 《樵歌贻卢子明》

    采薪入深林,唱歌出幽谷。樵歌非无辞,辞古不可读。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