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争送君出乡,兰花争迎君入场。
两花之意岂不厚,非与喜机适相当。
集英对罢燕闻喜,红迎紫送余桃李。
问燕无恙相识初,与莺莫逆半酣里。
中年得意非少同,未老更下不朽工。
气驱万物挫于笔,舌挽三江吞以胸。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陈次毕刘德钦王才卿赴省》是宋代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梅花争送君出乡,兰花争迎君入场。
两花之意岂不厚,非与喜机适相当。
这首诗以梅花和兰花作为意象,表达了对陈次毕、刘德钦和王才卿离开乡土进入官场的送别之情。梅花象征坚韧和坚贞,代表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和鼓励;兰花则象征高雅和品格,体现了官场对他们的期待和迎接。两种花的送别和迎接之意都十分深厚,而这种深情款款并不完全符合他们各自的喜好和机遇。
集英对罢燕闻喜,红迎紫送余桃李。
问燕无恙相识初,与莺莫逆半酣里。
这几句表达了集英(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在燕山(指京城)听到好消息时的喜悦之情。燕是高雅的鸟类,代表着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听到好消息后的高兴之情表现得尤为明显。红色的花朵迎接着,紫色的花朵送别,象征着这些人才将带着自己的成果和才华离开,向更广阔的舞台迈进。诗中还提到与莺共醉,意味着在这喜悦之中,与莺相互倾诉,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中年得意非少同,未老更下不朽工。
气驱万物挫于笔,舌挽三江吞以胸。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才的赞赏和期待。中年得意并不是与少年人相同的得意,而是通过年轻时的努力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他们尚未步入老年,仍然有更多的事业可以追求。诗中提到气驱万物挫于笔,舌挽三江吞以胸,表达了他们在文学和辞章上的才华和造诣,能够以笔挫败万物,以舌吞江河,意味着他们的才能和胸怀是非常卓越的。
这首诗词以花朵、喜悦和才华为主题,通过对离别、相聚和成就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这些人才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未来发展的期望。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高远,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人物形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戚戚秋风飐旐旌,送车千辆咽佳城。令妻寿母名兼美,孝子慈孙礼备成。望士有诗歌绋綍,梵坊无侣献铙钲。更惭朴语书铭石,万一幽光久更明。
浑浑旧水无新意,漫漫黄尘涴白鸥。安得江湖忽当眼,卧听禽语信船流。
重阳嘉节兴尤深。胜赏一登临。天阔水清山秀,霜叶坠疏林。增雅趣,助微吟。息尘襟。壶觞满泛,清韵重弹,谁是知音。
碧甲红芽物象新,天声震耀仰尧仁。只应露布来非晚,移跸中原烂漫春。
坤兴厚载,黄裳元吉。宅中居正,含章抱质。分王四季,其功靡秩。育此群生,首兹六律。
池上莲荷不自开,山中流水偶然来。若言聚散定由我,未是回时那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