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
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
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
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王安石送别陈舜俞制科考试结束后东归的场景,并表达了对陈舜俞寻求官职并取得成就的祝贺和赞赏之情。
诗词中文译文: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诸贤发策未央宫,
独得菑川一老翁。
曲学暮年终汉相,
高谈平日漫周公。
君今壮岁收科第,
我欲它时看事功。
闻说慨然真有意,
赠行聊似古人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陈舜俞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述诸贤在未央宫发表政策的景象,突出了陈舜俞在众多才士中独自脱颖而出的意义。诗中提到了“菑川一老翁”,指的是陈舜俞,这表明陈舜俞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虽然不高,但他终年耕读,却在晚年成为了汉朝的宰相。这里王安石赞美陈舜俞在晚年仍能以卓越的才智和学识高谈阐述政治理念,与当时周公的学问相媲美。
接下来,王安石表示对陈舜俞的祝贺,称赞他在年富力强时取得了科举考试的成功。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希望在未来看到陈舜俞在官职上有所作为,并期待他的成就。最后两句表达了王安石对陈舜俞的赞赏和祝福,称赠他的送别之词仿佛古代贤人的风格,彰显了对陈舜俞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流畅而简洁,通过对陈舜俞的赞美和祝福,展示了王安石对才学和智慧的崇尚,以及对陈舜俞个人成就的认可。这首诗既是送别之作,也是对陈舜俞才华和学识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子间的友善与尊重。
二月韶光好,春风香气多。园中花巧笑,林里鸟能歌。有恨离琴瑟,无情著绮罗。更听春燕语,妾亦不如他。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轩辟因松倒,轩深为竹成。山灵回俗驾,鸟语助诗鸣。客子息肩地,诸公携酒行。白头哀我独,青眼为渠横。
旧游会见筑城时,城下家家种柳枝。试看柳枯心半蠹,争教人老鬓无丝。
风萧萧。雨萧萧。相送津亭折柳条。春愁不自聊。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
自古言花须说莺,莺花本合一时行。因何花谢莺才至,浪得莺花相与名。辄欲问春春不应,私於蜂蝶有何情。流莺不伏春辜负,啼了千声又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