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逐京师车马尘,乞为林下水边人。
江湖入梦归心壮,道路生辉使节新。
岂弟宜民推善政,清闲无讼称天真。
如闻此府多迁擢,剩醉西湖烂漫春。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送祠部刘仪文知颍州》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刘仪文离开京师到颍州的祝福和赞美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厌逐京师车马尘,
乞为林下水边人。
江湖入梦归心壮,
道路生辉使节新。
岂弟宜民推善政,
清闲无讼称天真。
如闻此府多迁擢,
剩醉西湖烂漫春。
诗意:
诗人不喜欢在繁忙的京师中奔波,他希望自己能过上隐居在林间水边的生活。他认为江湖之人追求梦想归心自信,行走在道路上能焕发出新的光彩。他称赞刘仪文能够担任使节,以清廉宜民的才能推动善政,过上宁静而无争议的生活。他听说颍州有许多人因才能被提拔,使他更加向往西湖的美景,期待春天的繁华。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诗人对刘仪文的送别之情,展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员清廉治政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厌倦,向往自然与宁静的林间水边。他认为江湖之人具备追求梦想和自信的品质,使他们在道路上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他赞扬刘仪文能够担任使节,推动宜民的善政,使社会清闲和谐,没有争议。最后,诗人听闻颍州有许多人因才能而得到提拔,进一步加深了他对西湖美景和繁华春天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追求宁静和清廉的理想生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清廉官员的向往,以及对美丽自然景色的渴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刘仪文离开的祝福和对他在新岗位上能够有所成就的期望。通过淡雅的词句和流畅的韵律,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读者,使人感受到一种闲适和宁静的意境。
客路清溪好,人家绿树间。凄凉何县雨,想像别州山。驯雀飞还下,游鱼去自还。儿曹了官事,天地一身闲。
曈曨赫日东方来,禁城烟暖蒸青苔。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艳蝶飞回。五陵年少惜花落,酒浓歌极翻如哀。四时轮环终又始,百年不见南山摧。游人陌上骑生尘,颜子门前吹死灰。
蒲帆出浦去,但见浦边树。不如马行郎,马迹犹在路。大舟不相载,买宅令委住。莫道留金多,本非爱郎富。
老大悲伤节物催,酒肠枯涸壮心灰。惭无白水真人分,难置青州从事来。倦笔懒从都市出,醉眸刚为麴车回。黄花也似相欺得,坐对空樽不肯开。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谁言天上张公子,飞下崆峒看晓晴。为爱东坡题八境,却同严助厌承明。诗来风雨荒凉後,语带江山紫翠横。更遣麴生相暖热,十年同社再寻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