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谒司空,云山知几重。
碛遥来雁尽,雪急去僧逢。
清磬先寒角,禅灯彻晓烽。
旧房闲片石,倚著最高松。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中文译文】
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谒太原李司空
贾岛
为何要谒见太原的李司空,
云山几多层叠皆知晓。
远隔沙漠雁已经飞尽,
急雪中僧人相逢憔悴。
清寒中寺院的钟声响起,
禅堂的灯火透过黎明的旗号。
在旧屋里,偶遇石头和树,
在最高的松树下靠着一片闲闲。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给慈恩寺的法师霄韵的送别诗。诗中出现了谒见李司空的场景,反映了贾岛对发生在寺院中的一切的观察和感慨。
诗中通过描述远离人世的寺院,表现了寺院清淡的氛围和僧人恪守的如禅修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描写沙漠中飞过的雁和急速下雪时的僧人,显示了寺院所处的孤独和荒凉环境。
最后,诗人在诗中以闲散的心情遇见了石头和树,并倚靠在最高的松树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依靠和对旧时光的留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而凝练的字眼,描绘了寺院中的僧人生活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泊和超脱的情感,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倾慕。
通过运用对比手法,例如远隔沙漠的雁和急雪中疲惫的僧人,以及寺院钟声和禅灯的寂寞,诗人在诗中营造了一种静谧和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诗人以石头和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依靠和对过往时光的眷恋。这种对自然的倚靠和对过去的思念,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禅院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而凝练的描写手法,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诗中有着一种闲散和超脱的气息,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恬静而宁谧的世界。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
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空销闲岁月,不见旧亲知。唯弄扶床女,时时强展眉。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
雨后烟景绿,春水涨桃花。系舟溪上,笋舆十里达平沙。路转峰回胜处,无数青荧玉树,缥缈羽人家。楼观倚空碧,水竹湛清华。纵幽寻,携蜡屐,上苍霞。古仙何在,空馀药灶委岩洼。他日倘然归老,乞取一庵云卧,随分了生涯。底用更辛苦,九转炼黄芽。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