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兵马临江镇,圣世麾符守土臣。
此日风声动湓浦,早年名誉浃淮邻。
琵琶昔有天涯曲,{左舟右冓}{左舟右鹿}今无境外人。
退食优游多胜赏,杯觞不负庾楼春。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送丁郎中守江州》是宋代苏颂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丁郎中离任江州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送丁郎中守江州,
南朝兵马临江镇。
圣世麾符守土臣,
此日风声动湓浦,
早年名誉浃淮邻。
琵琶昔有天涯曲,
左舟右冓今无境外人。
退食优游多胜赏,
杯觞不负庾楼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丁郎中离开江州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苏颂对他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诗人称赞了丁郎中在南朝兵马临江镇的职责,将其视为守护土地的忠诚臣子。诗中提到的“风声动湓浦”,揭示了江州的重要性和丁郎中离任的影响。
诗中还回顾了丁郎中早年的名声,在淮邻地区享有盛誉。然而,现在他离开了淮邻,没有境外的人能再欣赏他的琵琶曲。这里的琵琶曲可以被视为丁郎中的才华和贡献,而“境外人”的缺席则表达了诗人对丁郎中离任江州的遗憾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丁郎中退隐后的优雅生活和诗人对他的美好祝愿。诗人称赞他的闲适生活,杯觞之间不辜负庾楼春光美好的时光。这里的庾楼春指的是庾楼的春天景色,暗示着丁郎中享受平静而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丁郎中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对人生变迁和离别的感叹与祝福。同时,通过对丁郎中早年荣誉和退隐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对人生经历和价值的思考。
李门弟子饶门友,渭水年龄泗水心。
开士诛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万松。荡云尽吸明湖水,招月来听海会钟。初地雨花驯白牯,阴岩石气郁苍龙。读书无处归来晚,桂树幽幽烟雾重。
清和天气。三荚萱犹翠。恰喜先生初度至。近迓薰弦佳致。几年人物彬彬。文华质实惟均。寿宿临之在上,龙溪文脉常新。
孰名为佛,礼者是谁。设或未辨端倪,看四棱塌地。
北风怒发浮云昏,积阴惨惨愁乾坤。龙蛇蟠泥兽入穴,怪石冻裂生皴纹。临沧观下飞雪满,横江渡口惊涛奔。空山万木尽立死,未觉阳气回深根。茅檐老父坐无褐,举首但望开晴暾。苦寒如此岂宜客,嗟我岁晚飘羁魂。寻常在舍信可乐,床头每有松醪存。山中炭贱地炉暖,儿女环坐忘卑尊。
斋余睡思生汤饼,红颗分甘惬下茶。如梦泊船甘柘雨,芭蕉林里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