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奇君志不凡,天风万里送云帆。
只须读赋惊崔郾,何待移书祝陆傪。
墨点不施红勒帛,锦衣与换白襕衫。
定知慷慨丹墀对,千载平津尚有惭。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丁南一》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奇异的君子志向非凡,
天风将万里送云帆。
只要读了他的文章,震撼了崔郾,
何必再移书祝陆傪。
不用墨点施加红勒帛,
将锦衣换上白襕衫。
我深知他慷慨的气节,
千年过去,平津仍然感到惭愧。
诗意:
这首诗是刘克庄送别丁南一的作品。丁南一是一位有着非凡志向的人,他的抱负和追求像远航的帆船一样壮阔。作者对丁南一的才华称赞有加,认为丁南一的文章写得令人震撼,甚至连崔郾这样有才华的人都会惊叹不已。诗中提到移书祝陆傪,可能是指丁南一将自己的作品送给陆傪,表达对他的赞赏和期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用红勒帛和白襕衫作比喻,表达了丁南一不以墨点装饰文字,而更注重内在才华的特点。锦衣和白襕衫象征着两种不同的装束,作者希望丁南一能够保持自己真实的风貌和品格。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丁南一慷慨的气节和高尚的品质的赞美。即使千年过去,平津(指今天的天津)仍然为之感到惭愧,说明丁南一的品德和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丁南一的志向、才华和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送别之情。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诗中的"天风万里送云帆"形象地描绘了丁南一追求卓越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只须读赋惊崔郾"则表达了丁南一的才华和作品的震撼力。红勒帛和白襕衫的对比,反映了丁南一注重内在才华而非外在装饰的特点。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丁南一高尚的品质和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既是对丁南一的告别,也是对他的赞美和祝福。通过描绘丁南一的才华和品质,刘克庄展示了他对丁南一的敬佩之情,并希望他能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默坐焚香尽自佳,莫随俗眼乱空花。古今人物不相及,元只中间隔一些。
抽身幸免坐毡针,镜里休怜白发新。杖屦消摇共来往,更添林下一閒人。
石砌苔初合,柴门手自开。日催开影转,风递竹声来。蟹眼翻茶鼎,鹅儿滟酒杯。不须忧岁计,魁芋已新栽。
圣代吟家众,无君众体诗。数奇官职见,心苦道途知。积梦难相寄,流年自各悲。金闺催制锦,又复向黄陂。
试上高台望绿芜,一春芳意向人疏。残花半落红无几,新笋争长绿有馀。底处流霞残别酌,即时油壁欠来车。不须更向昆池去,便有胡僧话劫初。
林间熟丹实,叶底缀红云。并舍皆如事,绝甘能劝分。扣门知使至,登俎觉香闻。更与诗争丽,纷披锦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