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涣之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的水激荡起来,苔藓覆盖的小径渐渐荒凉。太阳下山了,山上的僧人独自返回东林寺。曾经有心向庐山隐居,却与远方的友人分别了。修行的人内心深处是寂寞的,而世间却充斥着是非之事。曾经约好一起前往名山,如今哪还能期待清净明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送别东林廉上人归庐山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写意的描写手法,将一个山僧的离去与修行中的寂寞和世俗的改变相对照,表达了人生的变迁和对名山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中以石溪流激荡和苔藓覆盖的小径荒凉来形容离别时的心情,通过暮色和独自一人的行走来描绘山僧的归途,展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诗人王昌龄曾有志于隐居庐山,可是因为与远方的友人分别,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悲欢离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可见诗人心中对清净明亮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寂寞和向往的情感。它给人一种深沉和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暂击金狨陪法从,长骑秧马杂耕夫。今红琥珀来村店,昔紫驼峰出御厨。阙里尚延瞽师冕,法筵谁起躄浮图。莫欺残秃毛锥子,几度曾将敕尾涂。
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才见玳簪欹细柳,便知油幕胜红莲。家从入洛声名大,迹为依刘事分偏。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晴日眠沙鸂鶒稳,暖相偎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兰麝飘香初解佩,忘归来。
信天缘便信天缘,那是凡夫那是仙。勿枉用心闲过日,业随福报猛如泉。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褭褭细泉分。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店歇疑为旅,溪行当出郊。莓苔依断蓼,翡翠上寒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