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洞霄宫王文玉学士归吴》

仙都补吏向天涯,归棹南游事事嘉。
冬课洞庭千户橘,春尝石缝一枪茶。
蓬山厌直抛铅摘,公府伤离念棣华。
二纪编酬老朋伴,何时相逐访烟霞。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送洞霄宫王文玉学士归吴》是苏颂所创作的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仙都补吏向天涯,
归棹南游事事嘉。
冬课洞庭千户橘,
春尝石缝一枪茶。
蓬山厌直抛铅摘,
公府伤离念棣华。
二纪编酬老朋伴,
何时相逐访烟霞。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颂送别洞霄宫王文玉学士归吴时所作。诗人表达了对王文玉学士南归的祝福和欣喜之情。诗中描绘了一系列景象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洞霄宫王文玉学士归吴为背景,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景物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首句“仙都补吏向天涯”,以“仙都”指代洞霄宫,表达了洞霄宫所在地的高远和神秘感。诗人将王文玉学士南归比喻为“仙都补吏向天涯”,形象地描绘了他远离故乡的壮志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归棹南游事事嘉”,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王文玉学士归吴的喜悦之情。归船南下,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欢愉和美好。

接着的两句“冬课洞庭千户橘,春尝石缝一枪茶”,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景物,展示了作者在洞霄宫与王文玉学士相处的情景。冬天时品尝洞庭湖畔千户橘,春天时尝试从石缝中采摘一柄茶叶,这些细节展现了作者与王文玉学士的友谊和共同的爱好。

诗的后半部分,“蓬山厌直抛铅摘,公府伤离念棣华。二纪编酬老朋伴,何时相逐访烟霞。”表达了作者对王文玉学士的离别之情和对再相聚的期待。诗人感叹蓬山的陡峭使得采摘铅摘(茶叶)变得困难,公府中的棣华花令人怀念。最后两句中,作者期待着与王文玉学士再次相聚,共同寻访仙山、云海之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王文玉学士的友谊和离别之情,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再相逢的期盼。

  • 《州城西园入斋祠社》

    升坛预洁祀,诘早肃分司。达气风霜积,登光日色迟。农教先八政,阳和秩四时。祈年服垂冕,告币动褰帷。瘗地尊馀奠,人天庶有资。椒兰卒清酌,簠簋彻香萁。折俎分归胙,充庭降受釐。方凭知礼节,况奉化雍熙。

  • 《生朝前一日过隆庆十里得老人书中诗因用尊韵》

    剑栈高寒潦水空,儿心片片趁归鸿。喜闻禅观如黄薜,想见仙风过赤松。利慾无厌骑鹤客,功名有定赋狙翁。万锺不博斑衣乐,已判身为邴曼容。

  • 《送宫人入道》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 《偈颂七十八首》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与太虚等量,与物情同道。应色应声,随听随眺。入三世而非去来,混万缘而无正倒。云日低时字雁横,夜蟾落处孤猿叫。

  • 《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 《逍遥咏》

    人是人非意颇同,较量此事尽归空。无为政化求真理,方表深仁大道雄。举止全能恒有节,寻思何处不周通。寰瀛善恶知多少,莫忘生前积德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