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人西望眼,唯认马蹄东。
柳县追陶令,棠郊谒召公。
问农游手劝,听讼下情通。
千载莱芜后,传家有素风。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送范令巽之赴陕县》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陕西的人们向西望眼,只能辨认东方传来的马蹄声。柳县追随陶令,棠郊前往谒见召公。询问农事,游手好闲,劝勉农民努力工作;聆听诉讼,了解民情,促使公正裁决。千年流传的莱芜之后,家族传承了卓越的风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送别范令巽赴陕县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陕西人向东望眼以辨认马蹄声,展现了离别的悲伤和远行的艰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陶令和召公的追随和景仰,以及对农民努力工作和公正裁决的赞扬。最后,诗人提及了莱芜的传承和家族的卓越,强调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示了作者对范令巽的情感和对陕西地域的描绘。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东西方的距离和别离之情。同时,通过对农民和诉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人民生活的关注。最后,通过提及莱芜的传承和家族的风范,强调了家族的价值观和家风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离别的伤感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诗人通过赞美农民和呼吁公正裁决,表达了对社会稳定和正义的期望。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愁向胡天别塞垣,一闻南雁一销魂。妾心纵得随明月,解近君王不解言。
好画谁如莘枣强,堕马折肱犹未忘。何年写此寒林趣,精绝未数左手王。屋里何人坐吹笛,似是南昌郡中客。曲终朔雪忽飞来,开门满树梅花白。
莫嫌梅影太清寒,试向冬窝带雪看。自是一般相茹入,无诗恰莫近栏干。
乱山急雨佐吾愁,春去已远人淹留。谁能一饮一车酒,纵谈醉胆下凉州。元戎高韵抚鸾凤,旧有沙堤几步长。眼底不堪论往事,且夸羯鼓似邠娘。应怜逋客羞涩余,思归欲自架柴车。月边风冷不得住,凡骨从来有曼都。
使王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亲贤使能。
小立危楼望眼遥,晚烟淡处见湖桥。梅花落尽寒犹力,留得东风候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