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昨夜作秋天,吹送雏鵷上紫烟。
兹母整裘颜有喜,难兄提钵面相传。
策勋胄榜特余事,努力巍科真壮年。
真数重阳到端午,快聆三捷凯歌还。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方德和大镛赴漕》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方德和大镛踏上征程的祝福和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好风昨夜作秋天,
吹送雏鵷上紫烟。
兹母整裘颜有喜,
难兄提钵面相传。
策勋胄榜特余事,
努力巍科真壮年。
真数重阳到端午,
快聆三捷凯歌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秋天的风景作为开篇,好风昨夜吹拂,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也暗示了离别的季节。接着,诗人以雏鵷飞翔的形象,象征着方德和大镛踏上征程,升上紫烟高处。这里的紫烟可理解为远方或高峰。
下文中,诗人提到"兹母整裘颜有喜",表达了诗人对方德的母亲整理衣裳的愉悦心情,这种喜悦是因为儿子方德有机会外出历练。接着,诗人提到"难兄提钵面相传",表达了诗人本人和方德的深厚友谊,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他们互相传递着思念和祝福。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谈及方德和大镛的努力和成就。"策勋胄榜特余事"意味着他们在官场上取得了功勋,在胄榜上有特殊的名字,显示了他们的才干和成就。"努力巍科真壮年"则强调他们正值壮年,意味着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充满朝气和活力。
最后两句诗,诗人以真数重阳到端午的方式,表达了对方德和大镛的祝福。重阳和端午都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真数即真正数到这些节日,意味着方德和大镛能够平安归来,享受胜利的喜悦。"快聆三捷凯歌还"则表达了期待他们凯旋归来的心情,三捷即三次胜利,象征着方德和大镛在征程中能够获得成功和辉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方德和大镛的祝福和赞美。诗人通过描述他们的努力、成就和希望,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期待和祝福,展现了友情和壮志的情感。
为结秋荷恨,因来沟水西。鱼惊一盖缺,龟落半巢低。细暗婵娟渚,香乾{勃力换攵}窣堤。茎枯萦茧绪,盘侧漏鲛啼。自此空瑶席,他年问浊泥。那堪塘上雨,点点共凄迷。
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向晚宴且久,孤舟冏然逝。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
闻道江边起柁楼,欲将吾道付沧洲。三年恶瞰卢仝屋,一日轻装范蠡舟。蹈海高怀欣独往,济川好手蹇难留。樯阴舸下能容我,雨笠蓑傲白鸥。
清夜独幽寻,岩扉落叶深。许携陶令酒,来听颖师琴。人醉月沉阁,乌啼风满林。应留西涧水,千载写余音。
四贤当日此盘恒,千百年人尚寻颜。天下有名难避世,胸中无物漫居山。事观今古兴亡后,道在君臣进退间。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