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冯学士入蜀》

锦川直共少年期,四十风情去未迟。
蚕市夜歌欹枕处,峨嵋春雪倚楼时。
休夸上直吟红药,多羡乘轺听子规。
莫学当初杜工部,因循不赋海棠诗。

作者介绍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作品评述

《送冯学士入蜀》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锦川直共少年期,
四十风情去未迟。
蚕市夜歌欹枕处,
峨嵋春雪倚楼时。

这首诗词以送别冯学士入蜀为主题,表达了对冯学士的祝福和赞美。诗中描绘了冯学士少年时代的英俊风姿,以及他四十岁时依然风采不减。蚕市夜歌和峨嵋春雪则是诗中的意象,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冯学士的才华和高尚品质。

诗中提到了"锦川",这是指冯学士的出生地,也象征着他的家乡之美。"四十风情去未迟"表达了冯学士四十岁时依然风采不减的意思,显示了他的才华和魅力。"蚕市夜歌欹枕处"和"峨嵋春雪倚楼时"则是通过夜晚的蚕市和峨嵋山的春雪来描绘冯学士的才华和高尚品质。

诗的最后两句"休夸上直吟红药,多羡乘轺听子规。莫学当初杜工部,因循不赋海棠诗"是对冯学士的劝诫和期望。诗人告诫冯学士不要过于自夸自己的才华,而要多向他人学习。"上直吟红药"指的是杜甫的才华,而"乘轺听子规"则是指李白的才华。最后两句则是告诫冯学士不要重蹈杜甫的覆辙,不要因循守旧,而要有创新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冯学士的才华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并在最后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希望他能有创新的精神,不墨守成规。

  • 《水北民家窗间有题夜深短檠灯功名平生心者戏》

    诗书穷生灯,功名平生心。辛勤莺迁乔,哀鸣猿投林。兰膏谁为容,朱弦无知音。安能如蜉蝣,随时安其阴。

  • 《初夏》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 《梅花》

    野鹤闲云寄此生,暗香真到十分清。转怜桃李无颜色,独抱冰霜有性情。赠我诗难应束手,笑他人俗也知名。开迟才觉春风暖,先听流莺第一声。

  • 《陆参议挽词》

    中外衣冠盛,流传识后凋。声名三语掾,身世半僧寮。宝晋书尤逸,坡仙隐可招。梅溪残月堕,芜没旧风标。

  • 《谒金门》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彻。金蕉三两叶。骤雨身凉还热。似欠舞琼歌雪。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

  • 《和于秘丞见召之什》

    民瘼求来吏放闲,万家深夜启重关。斋中既是清凉国,应笑支公别买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