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
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
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
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送高缙之归谋武林结课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高缙的送别之情,并探讨了人物的品质和命运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
诗人用"眼底"一词来形容自己对高缙的评价,意味着他对高缙的了解深入透彻。诗人赞美高缙的才华和气质,将他与壮丽的景象相比,表达了对高缙的敬佩之情。
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
诗人用"作书"来指代自己的写作,暗示他写作的苦衷。他感叹天地间的造化并不看重才华,表达了对自身才能被埋没的无奈和悲凉之情。
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
诗人认为纷繁的世俗之事和酒色等物会妨碍他的创作,他呼吁远离这些干扰,以便专心投入诗歌创作之中。这是对纯粹艺术追求的呼唤。
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诗人通过描绘高缙的生活环境来表达对他的期望。他希望高缙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专心于剑术修行,同时也希望他能及早归来,不要拖延。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高缙的敬佩和送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创作困境的思考和对高缙未来的期许。通过对人物和命运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诗人揭示了才华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以及对纯粹艺术追求的渴望。
重遇风仙,重增开悟,一心专做痴愚。掀髯势已,且恁嘴庐都。罢了高谈阔论,疏笔砚、不讲经书。从今后,孤云野鹤,*食更鹑裾。寒来求纸布,忻来歌舞,饥觅残馀。似孤舟不系,有甚程途。自在逍遥坦荡,更无著、无染无拘。人来问,看予活计,何必更询予。
洞庭吞天天无风,月印一镜星涵空。波心千丈光五色,渔人啧啧疑垂虹。睨而视之寂不见,举网下罩追遗踪。须臾雷轰怒涛吼,鼓荡六合雰溟蒙。所得非鱼亦非龙,炯然三尺贯当中。肉销骨立精气融,铿鍧其声韬其锋。越砥稍稍加磨礲,壮士见之肝胆雄。雷焕已死不可起,有谁解识斗间气。
甲子周天事好还,关河响动剑光寒。秦川草木多如荠,时倚楼阑直北看。
柳眠花心,此夜欢会。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
少学真华国,郎潜劣晚逢。几看新贵驶,独抱古文终。梦事一丘尽,遗编千载公。空余细论恨,裳锦玉楼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