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
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是苏辙所写的两首诗,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面山负海古诸侯,
信美东方第一州。
胜势未容秦地险,
奇花仅比雒城优。
中文译文:
面对山峦,承载海洋的是古代的诸侯,
我坚信东方最美丽的州就是这里。
虽然这片土地尚未容纳下秦地的险峻,
但奇花异草的美丽仅次于雒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送别龚鼎臣谏议离开岗位,前往青州的诗。诗中以自然景物来表达对青州的美好赞颂,并对龚鼎臣的前程表示祝福。
首先,诗人描绘了青州的壮丽景色。他说青州面对着山峦,背负着辽阔的海洋,犹如古代的诸侯一样庄严威武。这里是东方最美丽的州,充满了吸引人的风景和魅力。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青州未来的期待。他说虽然青州的胜势尚未能与秦地的险峻相比,但这里的奇花异草的美丽却仅次于雒城。这里有独特的风景和鲜艳的花卉,展现出青州的独特之处。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青州的喜爱和对龚鼎臣前程的美好祝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青州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龚鼎臣在新岗位上取得成功的期望。
第二首:
新丝出盎冬裘具,
贡枣登场岁事休。
铃阁虚闲官酿熟,
应容将佐得遨游。
中文译文:
新织的丝绸用来制作冬季的衣裳,
贡献的枣子上台,标志着岁事的结束。
铃阁空闲,官员酿酒成熟,
应当容许将佐们自由地游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在送别龚鼎臣离开岗位时,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通过描述岁时的变迁和官员的闲暇,表达了对龚鼎臣在新的环境中自由舒适的生活的期望。
首先,诗人提到了新织的丝绸被用来制作冬季的衣裳。这是一种奢华的材料,象征着富贵和舒适。新丝织成的冬衣暗示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前景。
接着,诗人描述了贡献的枣子登上舞台,标志着岁事的结束。这里的“岁事”指的是一年的工作和辛劳,而枣子的登场则意味着一切已经圆满完成,可以放松休息了。
诗人接着描述铃阁的虚闲和官员酿酒成熟的情景。铃阁是官员居住的地方,空闲表示着官员们的闲暇和轻松。而官员酿酒成熟则表明了他们享受生活的能力和条件。
最后,诗人表示应该容许将佐们自由地游玩。将佐们指的是龚鼎臣这样的官员,诗人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上能够得到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游玩的机会,享受他们的成就和辛劳所带来的回报。
整首诗通过对岁时变迁和官员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龚鼎臣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诗人希望他能够在新的岗位上过上舒适自在的生活,享受他付出的努力所带来的成果。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龚鼎臣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透露出对官员们轻松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电掣半空云黯黮,船浮积水浪凭陵。茫然不辨身何处,犹喜东南见塔灯。
手劚风烟不占多,春来物物是阳和。极知山与诗为地,老去无诗奈若何。
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相逢一醉是前缘。迁客不应常眊矂,使君为出小婵娟。翠鬟聊著小诗缠。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主
银漏滴。午夜平康巷陌。双掩兽环人语寂。余香无处觅。回首旧游踪迹。绀碧染衣犹湿。一饷沈吟谁会得。月明春店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