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披起郁多罗,妙用灵通变化多。
贼是家亲须扫迹,太平无象始安和。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颂古八首》是宋代释如净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钟声披起郁多罗,
妙用灵通变化多。
贼是家亲须扫迹,
太平无象始安和。
译文:
钟声敲响,震撼着郁郁葱葱的多罗树,
神奇的妙用,通达而多变。
贼人就像家人一样,必须彻底清除痕迹,
只有在太平无事的时候,才能真正安宁和谐。
诗意:
这首诗以钟声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太平安宁的向往和对治理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钟声的描绘,表达了钟声的妙用灵通和变化多端,暗喻治理社会的方法和智慧。作者提到贼人是家中的亲人,强调了清除贼人的必要性,意味着社会需要消除内部的不安定因素,才能达到真正的太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心的期盼,强调了太平安宁的重要性。
赏析:
《颂古八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钟声作为诗中的象征物,承载了作者对社会治理的寄托和对太平安宁的祈愿。诗人通过对钟声的描绘,展示了钟声的妙用灵通和变化多端,以此暗喻治理社会的智慧和方法。同时,诗人提到贼人是家中的亲人,强调了清除贼人的必要性,彰显了作者对社会安定的渴望。整首诗言简意赅,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它呼唤着社会和谐与安宁,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奉诏欢均草莽臣,郊原风日自温温。欲知太守催耕意,重谷劭农本圣恩。
羊角抟扶日,鸿毛迅顺时。天心应有为,吾道复何疑。岸燎开戎捷,矶神助好词。倚樯聊一笑,且试楚襟披。
冶蕊倡花一雨空,鲜晴新涨未亏侬。竹兼树影眠天底,人凭栏干立镜中。看尽水衣投北岸,方知今日是南风。黄鹂对语无寻处,忽见双飞入别丛。
浮世抛身外,栖踪入九华。遗篇补乐府,旧籍隶仙家。池静龟升树,庭荒鹤隐花。古来天子命,还少到烟霞。
看书数叶眼花旋,推过熏炉去打眠。五十压头衰白尽,书无灵圣事茫然。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