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透长安,言端语亦端。
腊尽雪消去,春来依旧寒。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颂古二十五首》是宋代释崇岳创作的一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道透长安,
言端语亦端。
腊尽雪消去,
春来依旧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的景象以及季节的变迁。长安是当时的宋朝都城,被称为大道,意味着它是重要而繁荣的中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长安的庄严和高贵。他说话言之有物,思想深邃。在寒冷的冬天,雪消融后,春天来临,但依然让人感到寒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长安的景象和氛围。诗人用“大道”一词来形容长安,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辉煌。他所说的“言端语亦端”,表达了自己言辞的精炼和深思熟虑。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冬天融化的雪和春天的寒冷,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尽管季节改变,但长安的气氛似乎依然保持着寒冷的特征,这或许也含有对世事变迁和人事易逝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长安城的景象和时光的感悟。它表达了对长安的景象的赞美,以及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短而精确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长安独特的氛围,并引发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思考。
探幽适兴访仪林,休听春蛙说雨深。翠竹黄花新般若,青山绿水旧知音。禅盟苏晋情相契,酒恋渊明醉且斟。此去雪峰应不远,肯容杖履谩相寻。
德胜王太子,号不如密多。指山还梵志,魔群不奈何。
彩笔恹恹慵赋咏。斗草闲来寻小迳。西园春事只供愁,当好景。成孤另。春又那知人欲病。洗尽残妆临晚镜。淡玉一团浆水莹。强持檀板近芳樽,云遏定。君须听。低唱月来花弄影。
一冬无此寒,十日不得出。闭门坐如钩,老去万感入。治游亦余事,况乃灯火毕。独怜镜湖春,一一各秀发。枝条掇芳蕤,惨悴变仓卒。凡草何足云,谁吊梅柳屈。东城有佳士,词笑最华逸。持此往问之,雨溅袍袍湿。蛮笺定送似,来时诗意涩。醉里作蛇鸦,行划倩苏十。
忽忽春将半,冥冥雨未休。过从喧屐齿,追赏负觥筹。诗句那排闷,莺声巧唤愁。晴郊饶胜概,何日许同游。
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