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古二十一首》

也大奇,也大奇,卷舒出没看全机。
若非鉴物张华眼,未免随人说是非。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颂古二十一首》是宋代释心月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也大奇,也大奇,
卷舒出没看全机。
若非鉴物张华眼,
未免随人说是非。

诗意:
这真是奇妙啊,真是奇妙啊,
卷曲起伏的事物,无法完全看清全貌。
如果没有具备洞察力的眼睛,
就难免随波逐流,随人言说是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对待事物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的思考。作者用“也大奇,也大奇”来形容事物的奇妙之处,暗示着世间万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受限,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只能看到一部分,就像“卷舒出没看全机”。这种局限性使得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引导,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只有具备洞察力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鉴物张华眼”,才能避免随波逐流,不受他人的影响,不轻易下结论。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引发人们对认知局限和主观性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事物时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要轻信他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洞察力去理解事物的本质。这种洞察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 《义上人归自武林戏作四偈》

    十载江湖寄此身,足香惯踏软红尘。梦回一笑知何有,稳卧家山寂寞滨。

  • 《念奴娇(上已日游北湖)》

    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载酒郊_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麦垅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晚。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

  • 《夜从法王寺下归岳寺》

    双刹夹虚空,缘云一径通。似从忉利下,如过剑门中。灯火光初合,笙歌曲未终。可怜狮子座,舁出净名翁。

  • 《湖广李漕革夫大卿饮客西湘》

    管领风光此会稀,坐中宾客总能诗。神仙有洞寻难见,山水当轩看转奇。春不再生陶侃柏,人来多打李邕碑。因思屈贾伤今古,国有忠臣无用时。

  • 《减字木兰花》

    且安汝止。快活心中惟法喜。一处通风。万别千差处处通。腐肠是酒。伐性蛾眉徒损寿。诗到阴何。划地乱丝头绪多。

  • 《吴子夜四时歌(录一首)》

    睡起珊瑚枕,微风度屟廊。芙蓉□最叶,翻水洗鸳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