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古二十一首》

渠非老朽,不礼不受。
威音世前。
毗卢顶后。
把定壶中白日长,触著匣内青蛇吼。
良医叮嘱病人,服药不如忌口。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颂古二十一首》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渠非老朽,不礼不受。
威音世前。毗卢顶后。
把定壶中白日长,触著匣内青蛇吼。
良医叮嘱病人,服药不如忌口。

中文译文:
他不是老朽,不顺从不接受。
在世界之前威音响起,在毗卢顶之后。
他掌握着壶中的白日长久,引发匣中青蛇的咆哮。
良医告诫病人,戒除口服药物,忌口更为重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象征和隐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和功利的观念。诗中的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抨击虚伪和世俗的行为,另一个是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的第一句“他不是老朽,不顺从不接受”,表达了作者对虚伪行为的批判。作者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境遇困顿、不受礼遇的老朽之辈,因此拒绝从众、顺从世俗的价值观。

其次,诗中的“威音世前”和“毗卢顶后”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威音指的是佛教中的威音菩萨,意味着诗人的声音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毗卢顶是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达到的境界,表明诗人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把定壶中白日长,触著匣内青蛇吼”,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壶中的白日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明亮和智慧,而匣内的青蛇则象征着内心的力量和激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潜在能力的发掘和释放的渴望。

最后两句“良医叮嘱病人,服药不如忌口”,则以医治病人的比喻,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对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忌口、戒除世俗的欲望远比口服药物更为重要。

《颂古二十一首》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超越世俗、追求内心自由与成长的理念。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读者分享,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适斋先生续乐天达哉行因继其后诗虽不工聊抒》

    乐天吾所敬,挂冠方一年。家事能几何,处置有后先。始卖南坊园,次卖东郭田。末乃货其庐,缗钱可三千。不为子孙计,冀可了目前。呜呼古之人,未易相比肩。颜子附郭外,不闻鬻其阡。渊明松菊迳,仲蔚蓬莱间。阙一尚不可,而况尽弃捐。先生果何心,达者未必然。适斋坚主人,归卧

  • 《点绛唇》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 《拟唐宫行词乐(四首)》

    绛阙楼台拥,琪园竹树齐。飘裳鸲鹆舞,激管鹧鸪啼。自会春长在,那知日易西。依稀化人国,解使穆王迷。

  • 《淳熙十六年皇后册宝十三首》

    帝有承命,稟于亲慈。后德克承,拜而受之。人伦既正,王化是基。亿载万年,永祚坤载。

  • 《墨梅》

    可是伤春故癯瘦,未应无意作娉婷。不须更向岭头觅,只此松煤画典型。

  • 《送仲至学士使北》

    圣策招怀万里戎,累年南向不弯弓。休论边使千金费,绝胜争城百战功。古驿玻璃晨暖酒,隆山狐貉暮排风。归途剩记殊方事,付与麟台逸史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