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闲身用不尽,肯承当者奉相呈。
黄金万两非堪比,东西南北至分明。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的作品。诗词以描绘古代帝王的辉煌和功绩为主题,表达了对古代历史的赞叹和敬仰之情。
诗意:《颂古九十八首》是一首赞颂古代帝王和历史辉煌的诗集。诗人通过对古代帝王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景仰和敬佩之情。诗中描绘了古代帝王的伟大和成就,以及他们对黄金的需求和分配的明确规定。
赏析: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帝王的伟大和功绩。首先,诗人提到自己的闲暇之身,表示自己正在倾听这些古代帝王的故事。他愿意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承担起传承和弘扬这些故事的责任。接下来,诗人通过黄金的比喻,形容古代帝王的权力和财富是无可比拟的。他们统治的地域遍及东西南北,表明他们的统治之广泛而明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帝王的景仰和敬佩之情。诗人将古代帝王的功绩和权力与黄金进行对比,强调了他们的非凡地位和不朽的影响力。诗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描绘,突出了古代帝王的统治范围之广泛和明确。通过这些描绘,诗人向读者展示了古代帝王的伟大和他们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景仰和敬佩之情。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帝王的辉煌和功绩,以及他们对黄金的需求和分配的明确规定。这首诗既是对古代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帝王权力与财富的赞美,展示了古代帝王对世人的深远影响。
宝殿压崔嵬,华池顶上开。山从太白出,水自洞庭来。阁树联珠塔,岩花照石台。吴王清暑地,那得有尘埃。
高鸟翔云外。
温温气象半篙津,匏杓调和冷暖匀。直得通身浑是水,端知赤肉了无尘。风埃面目揩磨净,丘壑形骸洗濯春。妙触宣明佛子住,首楞严会有斯人。
两年无惠及编望,蜀道天难六月行。深羡高僧捐世累,竹风清处听泉声。
天上石麟堕,人间琼树芳。叔孙知典礼,曹植有文章。桃李蹊方盛,芝兰室更香。榻先徐孺下,书异邺侯藏。载世推能事,当年亦宠光。颇怀追润色,奚惜吐琳瑯。末俗元多忌,冲怀竟两忘。由来高士驾,不肯少年场。鼎鼎文方古,鱼鱼道必昌。仲山终补衮,虞舜正垂裳。贱子虚蒙顾,仁风
名公作逐臣,驱马拂行尘。旧国问郧子,劳歌过郢人。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