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谈今我尚无,木奴草女辨工夫。
草木恰知非外物,含灵那信自毗卢。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古九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组诗词。下面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拈古谈今我尚无,
拈取古代的事物来论述当下的境况,
我却仍然没有获取到真正的智慧,
木奴草女辨工夫。
木奴和草女,它们能够辨别出手艺的高下。
这里以木奴和草女为象征,表达了辨别真伪的能力。
草木恰知非外物,
草木虽然没有感知,却能辨别外物与真实之物的区别。
草木能够通过它们的本性,辨别出真实与虚伪的差异。
含灵那信自毗卢。
草木有着内在的神灵,它们自信自己与佛陀毗卢山相通。
这里的"含灵"指的是草木所蕴含的生命力和智慧。
诗意:
这组诗词通过描绘木奴和草女的形象,表达了辨别真伪和传承智慧的主题。诗人通过对自身的思考,认识到自己对于古代智慧的理解仍然有限,而草木却能够以自身的方式辨别真伪。草木的本性使它们能够抓住真实的本质,因此诗人称赞草木的智慧,并提醒人们要从自然界中汲取智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木奴和草女的描绘,将草木与人类相对比,强调了草木所具有的纯粹和直觉的智慧。草木虽然不具备人类的感知能力,却能够通过自身的本性,辨别真伪,这是一种超越言语和理性的智慧。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古代智慧的敬仰,并倡导人们要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以此来指导当下的生活和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和隐喻的手法,赋予了草木以智慧的形象,引发人们对于智慧与真实的思考。同时,诗人的自我反省也呼应了佛教中对于修行者要保持谦逊和虚心的教导。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出一种平和而深邃的诗意。
绀碧烘晴水照天,断槎荒葑牧羝田。数旬不踏苏堤路,专为梅花跨晓鞯。
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谷响猿相应,山深水复重。餐霞人不见,采药客犹逢。独宿灵潭侧,时闻岳顶钟。
莫斗婵娟弓样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臂上宫砂那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手把齐纨相诀绝,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名利到头非乐事,风波终久少安流。稍邻美誉无多取,才近清欢与賸求。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賸且无忧。滔滔天下曾知否,覆辙相寻卒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