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济兴云雨遍施,圣凡不落与谁齐。
能持地藏无空印,具足圆方始不疑。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济兴云雨遍施,
圣凡不落与谁齐。
能持地藏无空印,
具足圆方始不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古代智慧和道德的赞颂,并表现出释印肃对佛教信仰的理解和崇敬之情。诗中提到了龙、云雨、圣凡、地藏等象征性的意象,融合了佛教的思想和诗人对古代智者的推崇。
赏析:
诗中的龙济兴云雨遍施,揭示了古代智者的伟大和智慧的传播。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代表着权力和智慧。云雨是丰收和福祉的象征,暗示着智者的智慧能够给人们带来福祉和幸福。
诗中的圣凡不落与谁齐,表达了智者超越凡人的境界,凡人无法与其相比。这一句意味着智者具备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力量,与众不同。
接下来的两句“能持地藏无空印,具足圆方始不疑”,提到了地藏菩萨和圆方二字。地藏菩萨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具有保护众生和智慧的作用。圆方则代表着完整和无缺,象征着智者的智慧和境界。诗中的这两句表达了智者具备了完整的智慧和境界,不再怀疑和迷惑。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颂扬了古代智者的智慧和境界,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崇敬。通过运用象征性的意象和深刻的语言,诗人将智者的伟大与佛教的智慧融为一体,展现了对古代智慧的敬仰和推崇之情。
小倦带馀酲,澹澹数櫺斜日。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少年莫笑老人衰,风味似平昔。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日下飞声彻不毛,酒醒时得广离骚。先生鬓为吟诗白,上相心因治国劳。千乘信回鱼榼重,九华秋迥凤巢高。强酬小谢重阳句,沙恨无金尽日淘。
失路谁相念,思家自不禁。吹箫江市伴,争炀旅人心。钓乏王孙饭,游穷季子金。有才常不达,归入白云深。
倚阑人不识,怀古尚心惊。坐想瀰漫意,卧闻鞺鞳声。浪翻京口寺,潮打石头城。莫说南柯事,相宽老大情。
江梅已过杏花初,尚怯春寒著萼疎。待得重来几枝在,半随蝶翅半蜂须。